慢性傷口是指愈合時限延長、不能正常自愈而需借助外力才能愈合的傷口。術後慢性傷口的形成往往與多種因素有關。随着傷口處理理論和實踐方法的更新 ,傷口不再是機體局部的病變 ,它與機體的全身狀況息息相關 ,所以對傷口的護理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在國外,複雜性難愈合傷口的護理作為一門專業,有專門的研究和實踐方法,對促進患者的傷口愈合起到極大作用。
對此,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國際造口治療師曾曉蓮介紹說,慢性感染傷口患者反複求醫,接受不同的治療方案,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建議;對醫務人員不信任,對病情不認可,再者頻繁換藥增加了患者痛苦,常表現焦慮、緊張、抑郁等不良心理反應,對治療失去信心。
首先對傷口要進行評估,詳細了解病情和傷口感染的情況,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密切觀察患者傷口感染程度,傷口的分泌物、滲出物、傷口滲液的氣味、惡臭為傷口感染的第一指征,如血液和漿液容易辨認,如滲出物為膿液,就應觀察其性質并初步判斷細菌的種類,必要時做細菌培養。
(1)控制傷口感染:密切觀察患者傷口局部紅、腫、熱、疼及氣味情況,感染局部應徹底清創,及時排出膿液,保持傷口引流通暢,根據細菌培養結果,遵醫囑靜脈輸注抗生素,防止炎症擴散。
(2)清理傷口:根據傷口情況進行清理充分清除傷口内異物和壞死組織,用大量鹽水沖洗,然後用選擇清創性敷料至基底層變為新鮮的肉芽組織,清創性敷料可活化自體溶解過程,達到去除壞死組織的作用,但不會溶解正常組織。
曾曉蓮建議,由于疾病病因複雜及換藥療程長,久治不愈,常使患者失去信心,因而令産生恐懼、焦慮、悲觀等心理,護理人員要熱情耐心,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患者,鼓勵患者樹立信心,告訴患者多休息,注意保護傷口,保持心情愉快,聽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看自己喜歡的雜志來分散其注意力。
另一方面要做好家屬配合工作,生活上要照顧好患者,盡量減輕患者傷口疼痛,給患者傷口換藥時穩、準、快、動作輕柔,娴熟,盡量減少對傷口刺激以減輕疼痛,使患者産生信任和安全感,同時應了解分析個體差異,制定具體針對性的計劃措施,實行人性化護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