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丢掉的生活垃圾?“零浪費”生活實踐者餘元半年隻産一罐垃圾;開店讓公衆接觸、體驗“零浪費”概念,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随手丢掉的生活垃圾?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随手丢掉的生活垃圾
“零浪費”生活實踐者餘元半年隻産一罐垃圾;開店讓公衆接觸、體驗“零浪費”概念
北鑼鼓巷70号,綠色的門框與紅色的窗戶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零浪費無包裝商店”的主人餘元把天然草木制成的洗手皂液、洗衣液和洗發水,一一裝進可擠壓的大容器裡。她在一塊從紙箱上裁下來的厚紙闆上,寫上“散打填充區”。
這是商店當天的“上新”,顧客可以帶自己的容器過來灌裝,讓瓶子重複使用,減少浪費。
商店貨架上一個小玻璃罐,裝着餘元6個月生産的所有垃圾,不到0.5公斤。這樣“零浪費”的生活,她已經過了4年多。
“把它擺在這裡,是想提醒自己堅持下去,也想告訴大家,‘零浪費’并不是遙不可及,也并不是需要像苦行僧一樣。”餘元說。
“搬家那一刻,發現80%的東西是不需要的”
2016年過完春節回京,餘元接到房東通知,說房子已經賣了,給她幾天時間,讓她搬家。她手忙腳亂地開始找房、收拾、打包。
“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我怎麼會有這麼多東西,而且好多沒有拆開包裝的。”搬家的時候,餘元一口氣扔掉了房間裡80%的物品。有的送給了朋友或鄰居,有的留在了原來的房子裡,有的進了垃圾桶。
“可能正是因為東西越多,煩惱也越多,因為需要時間和精力去儲存、維護、整理或者維修。”她覺得,正是被迫快速搬家、收拾物品,讓自己發現,是時候改變了。
帶着剩下的20%的生活必需品,她搬到了一個小公寓。
擁有的東西更少了,生活反而一下子變得輕松起來。“比如,我不用再糾結每天早上出門的時候穿什麼、搭配什麼。收拾東西的時候,省去了很多時間,搬家也可以很快打包好。房間裡沒什麼東西,幹淨空曠,待着也很舒服。”
更重要的是,餘元覺得,極簡的生活,讓自己在精神上更加自由了。“如果我想離開這座城市,我不用考慮這麼多東西怎麼處理,想走就走。”
一天,她無意中在網上被一個視頻吸引,講的是一個普通的美國四口之家,一年全部的垃圾卻隻有一個玻璃罐。視頻中的女主人,就是後來對餘元影響很大的零浪費生活方式的鼻祖——Bea Johnson。
這是餘元第一次接觸到“零浪費”這些概念。
當時,她也無法做到不購物、沒垃圾,但她開始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買菜的時候會帶上自己的帆布袋,買飲料的時候拒絕一次性塑料包裝。
在餘元看來,每一個“零浪費”生活的實踐者,都會經曆一個改變的過程,沒有人可以一步到位。因此,這種改變,也不存在難不難适應的問題。
“在足夠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麼之後,就不會再像之前那樣盲目消費了。我那時候看了很多紀錄片,每一次看完,都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地球環境的關系。我在這個過程中也接觸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我們互相影響,消費觀念變得更加理性了。”
“6個月,我隻産生了一罐垃圾”
在餘元商店的展示架上,擺放着一個玻璃罐。裡面裝着糖果紙、快遞袋、機票、藥片、衣服标簽、音樂節發放的絲帶手環等。
這是她過去的6個月裡,留下的所有無法降解處理的垃圾,不到0.5公斤。
餘元說,之所以把它們裝進玻璃罐,擺在顯眼的位置,是為了提醒自己和别人,這些垃圾如果扔掉,就會跟無數其他的垃圾混合在一起填埋,可能幾百年都無法分解,成為危害生态環境的罪魁禍首。
“有很多人會被‘零浪費’的零吓到,但其實并沒有那麼難,對我來說,‘零浪費’已經是一種家常。”
餘元家的冰箱裡,放着一個不鏽鋼盆,用來裝雞蛋殼、果皮、菜葉根莖、咖啡渣等廚餘垃圾。裝滿之後,她會倒進泥土裡進行填埋或者堆肥。
每天出門,她會在包裡裝上自己的餐具、水杯、手帕,以及一兩個帆布袋,用來裝可能購買的蔬菜、水果、零食等。
在菜市場,餘元從不使用商鋪裡的塑料袋。家裡的生活必需品,她拒絕所有塑料包裝,使用可生物降解的牙刷、玻璃瓶裝的牙膏片和有可持續森林認證的再生紙。
成為一名“零浪費”生活踐行者後,餘元最大的改變,是對購物的選擇和控制。
買衣服的時候,她要先看材質是否純天然或者可降解,商品的質量是否足夠好,是否可以反複使用,如果達不到,就會選擇其他替代項。
餘元曾經花4元人民币買了一雙二手牛皮靴,直到現在還在穿。家裡很多衣服配飾,也是她從古着商店淘來的舊物。
餘元說,每次購物前,她都會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它?
“足夠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東西的時候,就能夠克制自己的購物欲。在選擇的時候,也會有意識地去對比,它是否符合我所踐行的‘零浪費’的标準。”
“開這家店,是想讓更多人體驗‘零浪費’”
但要尋找到真正環保節能的生活用品,并不很容易。
餘元發現,很多與自己一樣,正在踐行或者想進入“零浪費”生活的人,因為特意去尋找這些物品,反而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成本。
她想,是否可以開一家專門售賣這類生活用品的商店,方便同類人,也為更多人提供體驗這種生活方式的平台。
2017年底,餘元請到了Bea Johnson來中國進行“零浪費”生活的分享。那次,她向這位零廢棄生活方式之母講述了自己的想法。Bea Johnson很支持她,她告訴餘元,“如果想做就放手去做,做了才知道好不好”。
沒多久,餘元同時在線上和線下開辦了自己的“零浪費無包裝商店”。之後,線下商店幾易店址,今年10月13日,線下的“零浪費無包裝商店”終于又在北鑼鼓巷開業。
“我始終覺得,線下實體店一定要有,因為可以讓大家通過接觸、體驗,選擇自己真正需要的和适合的。”餘元說。
“零浪費無包裝商店”的商品,多是日常生活用品,木質餐具、玻璃吸管、不鏽鋼飯盒、可降解再生紙、有機棉網袋等。
一開始,餘元不知道哪些生産商是正規可靠的,也不知道廠家們打出的綠色環保标準是否真實,買回來的物品,要麼質量很次,要麼材質不符合要求。
之後,她聯系不同的供應商,對比來自不同廠家的同一款商品材質,不斷地搜索、查詢資料,看哪個更環保,哪些可以循環使用。在大批量進貨上架之前,她會先自己把東西用一遍,測試是否真的好用。
店裡售賣的唯一一款紙巾,就是她日常使用的天然抑菌竹漿紙,“它是有FSC可持續森林認證的竹漿紙,可以直接沖馬桶,不論是住高樓大廈還是胡同,都可以很方便地使用。”
種類最多的物品是吸管,有不同顔色的玻璃吸管,也有不鏽鋼吸管、竹質吸管和蘆葦吸管。餘元說,這給顧客提供了很多不同的選擇,用來替代塑料吸管。“塑料吸管是海洋裡的十大污染源之一,對海洋生物危害極大,但現實生活中又用得很普遍。”
餘元說,所有這些物品的共同點,就是可以取代一次性塑料制品。
她很少為店裡的商品做宣傳推廣,大部分顧客是回頭客或者經人“安利”過來的。“我還是希望這些商品最主要的推廣途徑是顧客本身,他們覺得實用耐用,可能就會自發介紹給其他有需要的人。”
這樣,零浪費無包裝商店的售賣才符合她的初心:不僅僅是賣東西,而是賣給真正需要這些東西的人,鼓勵大家購買真實所需,減少浪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