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詞壇乃至中國文壇之上,李清照的地位是讓人敬仰膜拜的,她寫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詩詞,也留下了“千古第一才女”的稱号。然而,還是有人在雞蛋裡面挑骨頭,诟病她的作品内容太過狹窄,前期是以閨怨詞為主,後期增加了對國破家亡的感傷,其餘的詞篇卻很少。
這的确是事實,但提出這種觀點的人,卻罔顧了另一個事實。那就是在中國古代,女子地位相對較低,抛頭露面的機會并不多,也不能從政當官,李清照缺乏多種生活體驗,怎麼能寫出邊塞詩、離别詩、甚至是官場的應和之作呢?
其實,以她的生活經曆,能給我們留下這麼多名篇,已經是難能可貴了。她的詩詞,确實以思念丈夫,懷念故土為主,哀歎國破家亡,這不正是處在兩宋之交的百姓,特别是女子的正常思想嗎?有人還質疑她的詞中,寫對故土離别的格局不大,那是沒有讀過這首《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永夜恹恹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裡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将老。
這首詞雖然寫得極為精彩,但名氣卻不是特别大,用典用詞考究,我們來逐句逐詞分析。
“上巳召親族”是這首詞的題目,其中上巳是一個節日,秦漢時定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上巳節,到了魏晉之後,直接定三月初三為上巳節,不必要非得是巳日,其實就是三月三。最開始是結伴去水邊沐浴、祭祀,後來演化為郊遊踏春。這個節日在宋朝南渡之後,逐漸被淡忘,但李清照仍然召集親友,一同過節。
“永夜恹恹歡意少”是用的開門見山的手法,當時金軍已經占領了北方的片土地,南方也岌岌可危。此時的上巳節,大家的心情都很低沉,完全沒有當年的歡快之情。這一句起手,就奠定了全詞沉郁蒼涼的基調。
“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這裡的長安,詞人其實是代指北宋舊都汴京。宋人受唐朝人的影響很大,有些詩詞之中模仿唐朝的風格。詞人表明了對于國家的熱愛,即使是在夢中,也能認得回到故都的道路。隻不過一個“空”字,又将南柯一夢的無奈展現無餘。
“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現在的春色聽說今年的春色和往年還是一樣好,然而朝花夜月如故,卻有等于無。 “為報”一詞是聽說的意思,表明李清照并沒有親往,或者說無心欣賞,一個“宜”字,則點明這不是真正的“相照”,而是名不符實。
另一種解釋是為了報答眼下的好春色,花朵與月影相互映照。從字面上來看,第二種解釋似乎更容易理解,但卻失去了含蓄之美。
詞的下阙深入主題,第一句便是“随意杯盤雖草草”說明杯盤都是随意擺放,作者無心過這個本該歡快的節日。“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正是作者的内心體會,美酒佳肴雖然合口,但心中滋味卻是酸楚的。這句“稱人懷抱”就是稱心如意的意思,但與上文結合來看,又像是作者寥寥的敷衍之詞。
“醉裡插花花莫笑”這句,可能我們現代人沒有多少體會,卻道盡了宋人的酸苦。在北宋的時候,男女老少都有插花的習俗。當時生活富裕,國泰民安,百姓過着舒适悠閑的生活。南渡之後,很多人就不敢随意插花,因為這會勾起對于故鄉和往昔生活的懷念。花莫笑是用了拟人的手法,自嘲人已老,國已破,卻還有心思在用舊時的習俗。
“可憐春似人将老”更是點明了勸花莫笑的原因。本來蘇轼有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那是國家富強時,文人的自信從容。但是到了南宋這支離破碎、半壁江山時,文人隻能像李清照一樣,希望花兒不要笑話自己人的年華如同春天一樣即将過去了。詩詞講究的是意在言外,即将過去的,又何止是年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