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五千年:來自四鄰八坊、涵蓋上下五千年的奇談史趣及文化話題
在電影《掃毒2》中,盡管劉德華飾演的餘順天一直打着自以為的“正義”旗号,由于他遊離于政府管制之外,哪怕他做了大量讓人拍手稱快的好事,其結局都必然離不開一個“死”字。
劉德華自己也說了,如果他演的是一個壞人或是一個有争議的角色,讓電影中的角色以各種方式死掉就是最好的、也是必須的結局。
如此說來,假如《掃毒2》還有另一個故事版本的話,他還可以有下文中的其他“死法”,這樣的故事版本也許會因此失之于激烈的場面、但肯定會因此更有深度、更具話題的争議性。
漢武帝時期有位叫郭解的豪強大俠,他經常幹的事情就跟餘順天差不多,諸如“義薄雲天、嫉惡如仇“之類标簽安在他身上是最合适不過了;而且,郭解為人也頗殘忍歹毒,對于他所認為的惡人,怎麼個殘忍的死法都不為過。
在這一點上,一遇到毒品就馬上“化身為罪惡克星“的餘順天跟郭解倒是頗為相似的!
少年時代的郭解就已是不要命的主兒,除了不斷結交江湖豪強,每每朋友遇到麻煩,他必會替人出頭、甚至屢屢傷及人命。
跟餘順天一樣,他年少時所犯下的罪行都沒有留下蛛絲馬迹,因而到了漢武帝時代,他很容易就能将自己洗白、最後“改過自新”成了關中富甲一方的新豪強……餘順天簡直就是他的翻版嘛!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改過自新”的郭解自然隻是表面上循規蹈矩了,暗地裡的各種行俠仗義事情卻一直沒少幹,說他是漢朝市井裡的“蝙蝠俠”也不為過。
不過,再完美的俠客都有緻命的地方。餘順天是因為兒子的死失去了分寸,郭解則是因為侄子殺人結仇,最後其門客在天子腳下犯了法,引緻漢武帝對其家族的誅殺。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将餘順天換成是當代的郭解,他前半生的故事基本可以跟電影重合,後半生的話,就可以引申出一個全新的故事了。
我們不妨假設,劇中古天樂飾演的地藏就是要報複餘順天(郭解)的仇家,林警官就是官府方面派去追查餘順天罪行的執法人員。
警察所代表的正義與律法在本片中成了“邊緣角色”
按照餘順天(郭解)嫉惡如仇、睚眦必報的個性,他與地藏之間鬥起來必然是不惜代價的,而林警官就一直作為事件的旁觀者及局部當事人,将他看到的過程一一記錄了下來。
在有法治的社會當中,人們做好事和壞事不以是否“儆惡揚善”為依據,而是以法律為準則。
不過,林警官作為有血有肉的人,在一系列讓人拍手稱快的事件感染下,他也多次站到了法律的邊緣、幾乎快要成為餘順天(郭解)的“幫兇”了!
林警官:若非我是警察,我也想快意恩仇一次!
就在某關鍵環節下,林警官最後意識到自己是“兵”,餘順天(郭解)就是匪,擺在他們二人間的就是一道法與理的難題。
如果在影片最後,林警官與餘順天一起幹掉了作惡多端的地藏,然後再将餘順天铐了起來“繩之以法”(甚至再來一次雙雄對決),影片就必會因此多衍生出一個何為”何為正義“或何為”理與法“的話題來。
漢武帝作為皇帝,自然有任性的權力
曆史上,漢武帝費了老勁抓到郭解後,實際上卻并無掌握到他犯罪的實證。最後,是禦史大夫公孫弘說:“郭解以平民身份殺人和玩弄權詐之術,郭解自己雖然不知道,但這個罪過卻比他自己殺人還要嚴重,當判大逆無道之罪!”(《史記》:解布衣為任俠行權,以睚眦殺人,解雖弗知,此罪甚於解殺之,當大逆無道)。
如此看來,漢武帝即便是拿不到罪證也是一定要殺郭解的了,因為他的所作所為确實已挑戰了當時的律法、挑戰了漢武帝的底線。
私人懸賞,法治的底線又在哪裡?
同樣,由于電影中的林警官與餘順天一起身為“局中人”,如果要根據他的親身記錄說餘順天“違法”也是難以成立的(因為涉及到了犯罪者的“人格”問題)。
假如當局一定要餘順天死、用的也是漢武帝那種“雖弗知”的做法,影片引起的讨論就不怕不熱鬧了!用“枉法”的行為去懲處一個犯法但沒有罪證的人,這又算是一種什麼行為呢?
影片中“天地對決”的核心矛盾
很顯然,《掃毒2》中為了避免讓苗僑偉飾演的林警官遭遇此難題,影片最後讓餘順天與地藏一起同歸于盡了!
否則非要讓餘順天活下來的話,他到底應該屬于“好人”還是“壞人”呢?是犯法了還是沒犯法?這可就真扯不清了,有關當局不可能真幹出漢武帝那樣的霸權事情呀!
“坊間五千年”将堅持内容100%原創(部分圖片來源網絡,若存疑義聯系即删),持續為大家輸出選題豐富的原創文章。本号文字均親自碼出,觀點為個人見解,絕無任何映射行為,歡迎訂閱轉發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