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創作時,對自己的現實生活,往往會避而不談。而曹禺卻敢以“真”示人,他筆下的《雷雨》是中國現代話劇的集大成者,也是他對本人經曆隐晦的記錄。
也許是真正的藝術完全來源于生活,脫離他自身的經曆而創作後,曹禺再也沒寫出像《雷雨》這般的驚世之作來。
一、最初創作的想法
曹禺擅長汲取生活中的素材,用他細膩又動人的筆墨,構建他的文學世界。
談及自己的創作,他也是說道:“隻要你真正地生活了,對人、對生活有真切的感受,把人寫透、寫深,在藝術形象中自然就蘊藏着思想性。”
生活是最好的舞台,每個人都是上面的演員。
曹禺創作《雷雨》的想法,從中學就開始了。這不是大腦的突發奇想,而是來源于他身邊的人。他觀察到了身邊,諸如繁漪、周樸園、周萍這類的人。
這種活生生地站在曹禺面前的人,給了他深深的感觸,也極大激發了他的創作欲望。
細讀《雷雨》,再參照曹禺的人生軌迹,我們很容易就能找到人物原型。
曹禺的幼年,就是生活在周家的那種壓抑氛圍下。
繁漪是對照他繼母這類的封建女子,周萍是他記憶中的哥哥,而周樸園的身上,也有他父親的影子。當然,在《雷雨》中曹禺本人也有出現。那就是對于一切充滿憧憬,最後又隻剩下憤懑的周沖。
沒有生活經曆的基礎,一個故事很難做到盡善盡美。
曹禺如果不是對身邊的人事有深刻的體會,很難寫出如此沉重的《雷雨》。
二、來自身邊的原型
曹禺創作《雷雨》的人物原型,在他的生活中基本都可以找到。
他生活的年代,戰火紛飛,首當其沖的就是普通百姓。早還在南開中學讀書時,他就親身體會到了大批湧入天津,苦苦掙紮求生存難民的無限痛苦。
這些難民除了要忍受饑餓寒冷,還要抵抗病痛的折磨。
這些親眼目睹的悲慘經曆,給曹禺造成了極大的撼動。
所以,當他決心創作《雷雨》時,對于劇中的每一個人物,特别是侍萍、魯貴、四鳳這些底層人民,曹禺帶着一種悲憫,而不是無情批判。
《雷雨》裡這些複雜的人物,都是很難憑空想象的。
繁漪是《雷雨》中,最矛盾的一個女性人物。雖然出生在上層社會,但她的悲慘命運與下層女性沒什麼區别。她過着枯寂的婚姻生活,與繼子周萍的有不正當關系,違背倫理道德,但确是她生命中唯一的光。
曹禺親眼所見的繼母和他的好友,陸以洪的嫂子,就是繁漪這一類的人。她們深受父權社會的壓抑,在這種孤寂的生活中,日複一日。而曹禺的父親和哥哥,對應《雷雨》中的周樸園和周萍,造成這種局面的始作俑者。
三、對現實的隐晦記錄
想獲得什麼,就走向什麼。
曹禺這種豐富的感想和想象,絕非一蹴而就。僅僅是《雷雨》的創作,就花費了他五年的心血。即使後面作品已完成,他也在不斷修改、完善。
生活是最好的記錄者,在這一幕幕真實的慘景下,曹禺在《雷雨》中刻畫的人物,才會如此栩栩如生。
曹禺是一個觀察細緻的旁觀者,也是一個極具人文關懷的記錄者。
在許多讀者看來,《雷雨》裡的人物關系混亂不堪,狗血得不可思議。特别是繁漪與繼子周萍的關系,周萍與同父異母的妹妹四鳳的愛情。
然而,細究曹禺的生平,我們很容易發現,這些奇事在他的身邊,都曾真實的發生過。
這都是他用隐晦的筆墨,記錄的家事。
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像曹禺這類的作家卻越來越少。
所以,當我們看現在的戲劇和影視作品時,才會覺得非常反胃。這類背離現實的作品,要麼是在追随大流,要麼往往都是在向觀衆谄媚。
戲劇誕生的初衷,被與曹禺背道而馳的創作者忽略了。
曹禺敢于以“真”創作,才有了筆下的靈魂。而這些“真”都是極端地深入生活後,才能引發的人生感想。
敢于接觸真實,敢于記錄真實,這就是作家為什麼偉大。
Ps:我正在參加生機大會的評選,如果可以,可以為我獻上您寶貴的5票嗎?點擊下方生機大會投票,即可看到投票界面,投票給靈楓曆史閣,這個比賽對我很重要,非常感謝您的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