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雜談】“‘學攝影其實難不難?’‘不難,搞清楚光圈快門焦距ISO就已經懂得絕大部分了。’”相信許多攝影老手在給攝影新手灌輸攝影教學的時候都喜歡這樣做介紹。是的,正是由于大部分攝影老司機都隻注重拍攝的效果環節,忽略機身或鏡頭的體驗與操作環節,導緻大部分開始學攝影的朋友也跟着這個路子深入研究。攝影追求畫質效果是首要這個沒錯,但設備上面設計參數我們也應該重視——比如接下來要說的鏡頭放大倍率。
對于攝影器材裡的鏡頭,對于沒有接觸過的朋友來說,在他們印象裡應該就是等于望遠鏡。隻不過民用望遠鏡、軍用望遠鏡也好,天文望遠鏡也罷,它們都是為觀察或觀賞而設計,不像攝影器材裡面的鏡頭那樣為拍攝而設計。并且,它們按倍率上來說,有目鏡和物鏡的倍率疊加,常常可以到達過千毫米的焦距,而我們玩的攝影鏡頭常常最大隻有幾百毫米。實際上在生活中,我們也用不着像觀測星球一般的去拍攝事物,能做到在拍攝時有一比一的放大倍率已經很足夠。那麼問題來了,一比一的放大倍率又是什麼概念呢?
每個鏡頭在設計生産時,都有它本身固定的光學物理特性。不管是定焦鏡頭還是變焦鏡頭,在使用的時候都有一個最近對焦距離限定。有的鏡頭原生可以達到0.163米的“變态級”最近對焦距離,而有的鏡頭卻隻能達到1.4米的最近對焦距離。如果你對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認識不清楚,在使用的時候就會常常碰壁,老是無法快速準确對焦來達到“放大”被拍攝物的目的。
沒錯,放大被拍攝物,正是許多攝友追求的“微拍攝”内容之一。這裡開始引入“最大放大倍率”的含義。最大放大倍率,意思就是在最近對焦距離拍攝的前提下,所能做到的把物體原尺寸按倍率還原到傳感器裡的影像尺寸。最簡單的闡述就是,使用如騰龍的微距鏡頭SP 90mm F/2.8 Di MACRO 1:1 VC USD,在最近0.3m對焦距離拍攝直徑2cm的硬币,它就會在傳感器上呈現等大2cm直徑的硬币影像。若隻有0.5倍的最大放大倍率,那麼在傳感器上出現1cm直徑的硬币影像。
但問題是隻有微距鏡頭才能做到一比一的最大放大倍率。每個鏡頭最大放大倍率都不一樣,但都幾乎毫不例外的遠遠小于1倍——以常見的50mm F/1.8定焦鏡頭來說,佳能的有0.21倍,尼康的有0.15倍;套機鏡頭18-55mm F/3.5-5.6來說,佳能的有0.36倍,尼康的是0.31倍。這樣就解釋了為什麼别人推薦你購買了入門單反套機之後,你卻死活拍攝不出漂亮的“微距作品”來。以為有虛化就代表有微距,這是最多初學者易陷入的誤區。
微距鏡頭拍攝的人像作品(來自太平洋攝影部落)
那麼很多同學會問,既然微距鏡頭可以做到迷人的一比一等比放大拍攝,我們為什麼不隻使用一支微距定焦鏡頭就兼顧除風景外的拍攝題材?很多玩家一開始沒有太多的資金投入,每個焦段都追求一枚定焦的話估計個人金庫很快就被掏空。于是就有不少人直接購買幾個經典焦段(40mm、60mm或90mm、105mm)的微距鏡頭來兼顧人像和微距。實際上這種玩法是可行的,但筆者并不推薦。
騰龍90微拍攝樣張
一比一的最大放大倍率雖然說能迷倒玩千萬玩家,但并不是所有題材都要超虛化超微距才好看。一方面微距鏡頭本身對焦行程較長,當你用來拍攝人像的時候并不能做到爽快淩厲的對焦速度,另一方面就是在同等焦段情況下微距鏡頭會比一般鏡頭銳利程度更高,進入微距拍攝範圍時才應該是它的強項,而不應該浪費在距離較大的人像構圖之中。效果上微距鏡頭也由專業人像鏡頭的八九成效果,但使用時的感覺跟專業人像頭就完全兩碼事了。不應該讓人像攝影的熱情毀在微距鏡頭上。
微距鏡頭雖然都有一比一的放大比率,但不同焦距的微距定焦鏡頭帶來的效果也不一樣,在選購的時候不妨也多留心一下它們的“最近對焦距離”。舉個例子,如尼康的40微與60微,都有着1.6cm和1.8cm的最近對焦距離,對于花卉的零距離微距拍攝都非常合适。但如果說要拍攝距離較遠一些的昆蟲的話,105mm的百微才是最佳選擇。
尼康“百微”官方樣張
所以,相機廠商或第三方鏡頭廠商專門制造出不同畫幅不同焦距的變焦或定焦鏡頭,全都是有它特定使用含義。沒有哪支鏡頭可以通殺全部拍攝場合,也沒有哪支鏡頭不适合拍攝何種題材。說到底,當你專注于追求大光圈的同時,别忘了要知道鏡頭本身的定位,是适合人像還是風光還是微距。
總結:
一支鏡頭在最大光圈時,焦距越長,虛化效果越明顯,同時拍攝距離越近,效果也越明顯。為了追求虛化,往往很多朋友拿起自己的鏡頭都不明白為什麼不能無限接近被拍攝物,去獲得最美的虛化。當你知道每一款鏡頭都有它自身最大放大倍率屬性時,你就會明白為什麼鏡頭竟然可以設計出這麼多的款式。隻有清楚自己鏡頭的屬性,才能拍攝到最想要的畫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