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上午7:30,深圳市第三高級中學(下稱“深圳三高”)黨委書記、校長賓華以“什麼是學習”為主題,為全校師生帶去了一堂生動、精彩的“開學第一課”。
為什麼選擇這一主題?賓華開宗明義,表示這既源于深圳三高秉承的辦學理念——事事皆課程、時時有教育、天天有學習、年年有進步,也源于今年7月31日他給高一新生布置的兩個暑假作業,更源于終身學習的時代背景,“在這樣一個時代,人人都面臨着一個終身之問:什麼是學習?”
随後,賓華分别從什麼是學習、什麼是中學生的學習、中學生學習的三大學習内容和學習任務,以及中學生學習的八個學習條件和學習要求四大方面,帶深圳三高學子領略學習的真谛。
什麼是學習?
賓華指出,在學術研究中,學習是“行為或按某種方式表現出某種行為的能力的持久變化。”在全視角下,學習則是“發生于生命有機體中的任何導向持久性能力改變的過程。”
通過對比“學習”的兩個概念,賓華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個人的學習是否有成效,一定要有行為上的變化或行為潛能上的變化,而且這個變化是相對持久的。”沒有行為上的變化或行為潛能上的相對持久的變化,就不叫學習,或者說是無效學習。
同時,賓華還通過兩個“學習”的概念,推論出了一個人的學習是否發生的兩個學習公式。
什麼是中學生的學習?
賓華總結:“中學生的學習就是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之下,有目的、有計劃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品性的活動過程。”基于這個概念,又延展出中學生學習的三大學習内容和學習任務。
中學生學習的三大學習内容和學習任務是什麼?
-
掌握知識——知識、技能和學習策略的掌握
通過學習,理解、掌握初中、高中階段的各門學科的知識體系、認知結構、學習技能,如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品德、曆史、地理、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的知識體系、認知結構、學習技能,建立自己對各門學科知識的“知識體系”和“認知結構”。
(2)發展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賓華以深圳三高三名學子創新創造并參賽獲獎為例,指出發展能力需要中學生通過學習,靈活運用所學的初中、高中階段的各門學科的知識體系、認知方法,去解決現實問題,去制作、創造出新的作品、産品。運用所學各門學科知識,去完成“學科作業”,去實現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發明創造”。
(3)培養品性——道德品質和健康心理的培養
賓華指出,中學生要通過學習,保持身心健康,養成良好道德品質,形成正确的國家觀、民族觀、人民觀,形成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一個振興中華的炎黃子孫、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學生學習的八個學習條件和學習方法是什麼?
賓華認為,了解了什麼是學習,明确了中學生學習的學習内容和學習任務,接下來尤其重要的,就要懂得學習的條件和方法。
(1)中學生要有學習的心理條件——學習是自我主體意識的注意和選擇。
賓華通過一幅引自《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圖的學習感悟,告訴學生學習需要注意。沒有注意,就沒有學習;學習需要選擇,沒有選擇,就沒有重點。
(2)中學生要有學習的知識基礎——學習是自我認知體系的聯結與建構。
如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指出的:認識是一種以主體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賓華告訴學生,學習需要聯結,沒有聯結,就沒有建構;學習需要建構,沒有建構,就沒有新知。
(3)中學生要有學習的認知過程——學習是自我認知結構的同化和順應。
賓華以自己對李白《靜夜思》的同化學習和順應學習為例,講述小時候讀這首詩時,是把“床”當作“卧室裡睡覺用的卧具”來理解的——這是“同化學習”。成年後讀這首詩時,他把“床”理解為“廳堂裡休息用的坐具”來理解——這是“順應學習”。借此例子他進一步闡釋:學習需要同化,沒有同化,就沒有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學習需要順應,沒有順應,就沒有認知的更新和質變。
(4)中學生要有學習的結果應用——學習是自我認知的輸入與輸出。
賓華通過自身關于《學習是什麼》的輸入學習和輸出學習,告訴學生,學習需要輸入,沒有輸入,就沒有知識的積累和心智的擴展;學習需要輸出,沒有輸出,就沒有行為的變化和能力的提升。
最後,賓華以一句“你希望我同你一起航行,但我不是你永遠的船長”,作為“開學第一課”的結束語,并祝福新學期開啟新篇章的深圳三高學子:仰望星空,心懷天下,靠自己的大腦和你的雙手雙腳去揚帆遠航。
作為廣東省特級教師、中學正高級教師、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賓華倡導并躬行“事事皆課程,時時有教育”的理念,在校内外舉辦的很多活動中,他緻力于把常規的例行講話轉化為課程,賦予其學術性和思想性,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此前,賓華通過“校長面對面”“校長有約”“校長陪你吃午餐”“開學第一課”等活動,通過升旗儀式、各種大型活動演講等活動,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為學生點亮理想的明燈,照亮學生前行的道路。
文:鄭少純圖片:深圳市第三高級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