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五上數學人教版第七單元植樹問題
五上數學人教版第七單元植樹問題
更新时间:2025-04-05 10:00:05

五上數學人教版第七單元植樹問題?第七單元:數學廣角——植樹問題,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五上數學人教版第七單元植樹問題?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五上數學人教版第七單元植樹問題(小五數學上教案)1

五上數學人教版第七單元植樹問題

第七單元:數學廣角——植樹問題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習的是有關數學廣角的“植物問題”,主要探讨的是關于在一條線段植樹的問題,隻栽一端、隻栽中間、兩端都栽等。教材以學生比較熟悉的植樹活動為線索,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探究栽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經曆猜想、試驗、推理等探索過程,并啟發學生透過現象發現其中的規律,再利用規律回歸生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本冊安排“植樹問題”的目的就是向學生滲透複雜問題從簡單人手的思想。

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初次接觸“植樹問題”,這部分的學習内容學生一定會很感興趣,學習的熱情也會比較高漲,但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這部分内容對于學生來說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學生已經掌握了關于線段的相關知識,也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分析思考能力與計算能力,因此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教學内容,在教學過程中點對教材進行适當的整合,并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組織學生開展各個環節的教學活動。

小學五年級學生的思維仍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思維能力也有了初步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類梳理的能力。這部分内容放在這個學段,說明這個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數學思維和很強的探究空間,既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也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

教學目标

知識技能:通過觀察、操作及交流活動,探索并認識不封閉線路上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并能将這種認識應用到解決類似的實際問題之中。

數學思考: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借助圖形解決問題的意識。

問題解決:能夠借助圖形,利用規律來解決簡單的植樹問題。

情感态度:讓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學會與人分享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同時也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能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關系并應用到生活中去。

教學難點: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規律(總長÷間距=間隔數 1=植樹棵數),并能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課 時 教 案

課題:第七單元:數學廣角—植樹問題 第 課時 總序第 個教案

課型: 新授 編寫時間: 日 執行時間:

教學内容:教材P106~111及練習二十四。

教學目标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學生會用線段圖來表示植樹問題中的三種植樹情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能夠初步建立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能根據這個模型将生活中類似的問題進行分類,并試着應用模型中間隔與棵數的關系來解決問題。

情感、态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能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關系并應用到生活中去。

教學難點: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規律(總長÷間距=間隔數 1=植樹棵數),并能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公路兩旁的樹。

師:為什麼要在公路的兩旁栽上樹呢?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講解:樹木能夠涵養水分減少水分的流失,還能淨化空氣,因此植樹造林有助于環境的改善。(滲透植樹造林的環保意識。)

2.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植樹的問題。(闆書課題:植樹問題)

二、互動新授

(一)提出問題——兩端都栽、兩端不栽。

1.出示教材第106頁例1: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柒栽一棵樹(兩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小樹?

2.出示教材第107頁例2:大象館和猩猩館相距60米,綠化隊要在兩館間的小路兩旁栽樹(兩端不栽),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引導:請同學們先在紙上用線段圖畫一畫你的種法.再在小組中交流、讨論。

3.(出示線段圖)問題分析:

兩端都栽:

兩端不栽:

(二)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找規律)

提問:剛才同學們用線段圖表示了兩種植樹情況,現在同學們能否用算式來表示這兩種植樹情況呢?

1.兩端都栽:(教學例1)

假設小路長20米,那麼可以栽幾棵?

用畫線段圖表示:

則20÷5=4,要栽5棵。

由此可知:lOO÷5=20(個),那麼這裡的20就是棵數了嗎?應該是什麼?

學生回答:不是,是間隔數,應該是20 1=21(棵)。

教師闆書:關系:間隔數 1=棵數

追問:為什麼這裡的20是間隔數,而不是棵數?

學生回答,分析原因:100÷5=20隻是求100米裡面有多少個5米,所以20是間隔數而不是棵樹。并得出公式:路長÷間距=間隔數(不是棵數,跟棵數沒關系。)

2.兩端不栽:(教學例2)

假設兩館間相距30米,小樹之間的距離為5米,則30÷5=6(個),6-1=5(棵)

用畫線段圖表示:

由此可知:60÷3=20(個),20-1=19(棵)

教師闆書:關系:間隔數-1=棵數

3.一端不栽:(教學例3)

出示教材第108頁例3:張伯伯準備在圓形池塘周圍栽樹。池塘周長是120m,如果每隔lOm栽l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假設池塘的周長是60米,每隔10米栽1棵,則60÷10=6(棵)

用畫線段表示:

由此可知:120÷1=12(棵)

教師闆書:關系:間隔數=棵樹

4.問題歸類。

提問:剛才我們解決了植樹時的問題,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也有這樣類似的情況,誰知道哪裡還有這樣的情況?

學生說,教師小結。

5.應用知識

⑴完成教材第107頁“做一做”第1題。先讓學生分組讨論,然後再說一說。

⑵完成教材第107頁“做一做”第2題。先把題目的要求讀一讀,然後同桌互說,再指名學生說一說。

⑶完成教材第108頁“做一做”。先讓學生分析一下這個問題是不是“植樹問題”,再在小組内讨論交流。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四第3題。

(1)出示第3題。

指名一名學生朗讀題目,理解題意。

(2)提問:從題目中你能得到什麼信息?這種架設電線杆的問題應該怎麼計算?

(3)學生讨論後交流。

(4)組織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訂正。

2.教材第111頁練習二十四第13題。

(1)出示題目。

(2)提問:從題目中你能得到什麼信息?這跟前一個練習題有什麼不同,你又要如何計算?

(3)學生讨論後交流,指名學生闆演,其餘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集體訂正。

3.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四第6題。組織學生讀題并歸納有效信息,讨論這道題屬于植樹問題的哪種情況,并列式算出答案。

4.教材第111頁練習二十四第14*、15*題。

(1)出示題目。引導觀察,理解題意。

(2)學生先獨立解題,然後小組讨論交流。

(3)教師組織彙報交流。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有哪些收獲?

作業:教材練習二十四剩餘題。(課内時間不夠,可在課外完成)

闆書設計

植樹問題

兩端都栽 兩端不栽 一端不栽

間隔數 1=棵數 間隔數-1=棵數 間隔數=棵樹

批 注

教學(後記)反思: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夢見遍地菜花是什麼意思
夢見遍地菜花是什麼意思
夢見遍地菜花是什麼意思?夢見遍地菜花,表示你将會和兄冷團結一緻,在事業上沖刺,闖出一片天空,創造出好成績,但是你還是得防止家族企業的紛争,做出一些防範措失,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夢見遍地菜花是什麼意思?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夢見遍地...
2025-04-05
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上一句
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上一句
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上一句?俗語:“糟糠之妻不下堂”上一句是:貧賤之交無相忘,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上一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上一句俗語:“糟糠之妻不下堂”上一句是:貧賤之交無相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2025-04-05
蘭花澆水多久一次
蘭花澆水多久一次
蘭花澆水多久一次?養殖蘭花應該做好補水工作,栽培的土壤微微潮濕就行,具體的情況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一般在春秋兩季的時候,可以間隔4-5天澆一次,夏季就要每天澆一次水,而在越冬期間則要可以每個禮拜澆水一次,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蘭花澆水多久一次...
2025-04-05
安慰人心情好的話語
安慰人心情好的話語
莉莉是某事業單位中層領導幹部,才28歲,作為女性,家中又沒有什麼背景,能走到這一步,已經非常了不起。再加上家中又有能幹體貼的丈夫以及漂亮可愛的女兒,她一直是同學同事、親戚朋友們羨慕的對象,莉莉一直非常滿意自己的生活,覺得人生圓滿,未來可期。...
2025-04-05
花呗最大額度有多少
花呗最大額度有多少
消費者若想提前消費,現在是可以使用花呗功能的,隻要申請開通成功,消費者在線上線下都可以用花呗,隻要商家支持使用花呗支付即可,花呗的基礎額度任意消費,但花呗額度10000什麼水平你知道嗎?花呗最高額度是多少?支付寶花呗功能廣為人知,開通成功後...
2025-04-05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