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三秒法則#
很多時候,都會聽到“防禦性駕駛”這個詞,而“三秒法則”則是防禦性駕駛的必備技能之一,是新手晉級老司機的秘籍之一。
開車的所謂三秒法則,它的解釋是,1秒判斷危險,1秒采取措施,1秒措施生效。核心原則是遠離危險,給司機留有足夠應付危險的時間和空間采取措施化險為夷,從而避免事故的發生。
人對外界的反應是需要一個過程,眼睛先看到外面的狀況,通過視神經将信号傳遞到大腦,大腦做出思考判斷,再将相關指令信号通過神經指揮手腳采取動作,車輛受到手腳動作給出的指令後完成司機想要的措施。例如,司機看到前車刹車燈亮起,判斷前車減速,指令腳踩下刹車踏闆,車輛刹車系統生效完成降速/刹停。
整個過程大約需要3秒時間,也就是開車3秒法則的由來。如果是雨霧雪天氣,視野不清,道路濕滑,那觀察和措施生效的所需時間會更長,一定要保持在5秒以上。
最常見的是,跟車場景下你的前後都有車,也就是“串車”。出事的時候你成了夾在中間的那個芯成了最糟的“奧利奧”,小則前後受損,大則車毀人亡!而保持安全車距是防止追尾事故發生最直接、最有效、最廣泛和最根本的方法。要時刻保證與前後車有足夠的安全距離,防止刹車不及或刹不住造成追尾或被追尾。
如何确定我與前車的距離?
利用前車和我車通過同一位置的時間差确定跟車距離。在路兩旁找到一個容易觀察、靜止不動的參照物,比如路燈杆、标志牌,當前車通過,開始在心裡默數3秒。3秒鐘之後,如果我車還沒有通過剛才取定的參照物,那麼我有足夠的安全車距;如果不足3秒就已經通過參考點,那我就應當提高警惕及時減速了。否則,前車一旦刹車,我隻有急刹才能停,甚至刹不住發生追尾。
下圖是網上有人總結的不同車速下刹停車的距離,我覺得很有道理。(侵删)
影響刹停車距離的主要因素包括駕駛人的反應時間、車速及制動系統的性能等
如何确定你與後車的距離?
在市區駕駛,我的經驗是通過車内後視鏡裡是否能看到後車的前胎來判斷後車與我的距離。
後車的輪胎下緣能夠被看到,此時後車離前車距離20米。是安全的(侵删)
如果後視鏡裡,能看見後車前胎下緣距離我的車尾還有一段距離,說明後車距離我在20米開外,基本上是安全的;如果隻能看見前保險杠,說明後車已經距離我在15米左右,有一定的潛在危險;一旦我刹車,後車必須急刹才能停住。如果隻能看見車燈,說明後車距離我10米以内,這有相當的危險。一旦我或者前車刹車,極大概率是後車會追尾我;如果車燈都看不見,說明後車在5米内,一旦我刹車,後車根本來不及采取措施,不但會追尾我,還會推着我追尾前車!
發現後車與我的安全距離不夠或者後車快速跟車(後視鏡裡後車迅速變大),我采取的措施是這樣:首先松開油門,降低我的車速,拉大我與前車的安全車距,然後輕點幾下刹車亮起刹車燈,提醒後車降速拉大與我的安全車距。如果後車還是緊貼我的車屁股,我會繼續降速,往往後車會不耐煩,變道或者超車。這樣我後面的危險就解除了。如果還不奏效,首先觀察是否有安全的變道機會,選擇安全的機會變道讓後車先走,畢竟,人家要趕時間投胎,我沒必要攔着也管不着,我隻能保證我開車的安全。
後車與你安全距離不夠的時候,千萬不要加速去拉大後車與你的距離。往往它會跟着你提速,反而導緻不但與你的安全車距不夠,還因為車速提升需要更長的刹車距離。會更危險!
如果在高速上,後車占據後視鏡1/5大小,與我的車距差不多100米左右,是安全的。大于1/3面積說明在50米範圍内,就要提防了,有條件讓後車先走是最安全的選擇。尤其是後車車速明顯快過我。
有個網友說得好“沒車的時候我在路上誰都不怕,有車以後我誰都怕”。開車最重要的是先保證自己安全開車,而防患于未然,遠離危險,給自己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化險為夷是最佳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