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揚子鳄火了。“圍觀老奶奶洗衣服被敲頭”和“一口吃半個旺旺雪餅”的熱門視頻引發了人們對這種“國寶”級動物的關注。
作為中國特有的鳄魚,揚子鳄從恐龍時代生存至今,被稱為生物“活化石”。那麼,它果真如段子裡一樣“蠢萌”嗎?在與人類的長期相處中,揚子鳄如何影響着我們的文化傳統?曾瀕臨滅絕的揚子鳄,又是如何絕地重生的呢?
先民們的“雷神”
揚子鳄古稱鼍,俗稱豬婆龍、土龍,是中生代恐龍類的唯一近親。
在中國,龍的形象常常和祈雨聯系在一起。實際上,揚子鳄的吼鳴就曾是先民們雷雨天氣的預報。
揚子鳄能發出五種類型的叫聲,其中“哄——哄——”聲是山雨欲來的象征。這種單調的吼叫聲,常常在天氣悶熱、氣壓下降、風雨雷電将至時鳴發。
由于揚子鳄會在雨天鳴叫,又善夜鳴,其聲猶如擊鼓打更,因此,江淮地區的人們常把鼍鳴稱之為“鼍鼓”或“鼍更”。《淮南子·墜形訓》中記載:“雷澤有神,龍身人頭,會鼓其腹而熙。”經考證,這裡說的“神”就是揚子鳄。
《海錯圖》中的鼍
在古代,人們對揚子鳄的認識和利用都很充分。
《詩經·大雅》中“鼍鼓逢逢,矇瞍奏公”是我國較早對鼓的描述。也正是由于鼍之鳴聲如鼓音,古人便想到用其皮來張鼓或在鼓面上鑄鼍皮紋。“獵鼍蒙鼓”最早可追溯到氏族時期,之後,其逐漸從打擊樂器演變為禮器和軍鼓。《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提到,在長安上林苑中就有六面靈鼍大鼓。
古人還喜愛食用鼍肉。據《禮記》《本草圖經》《埠雅》《本草綱目》中記載,揚子鳄為:“羞(馐)物”“合藥鼍魚甲”“鼍身具十二生肖肉”“南人嫁娶,必得食之”。結合在約7000年前先民聚落遺址發現的揚子鳄遺骨,可見人們對其進行捕食由來已久。
到三國時,揚子鳄的皮和肉開始入藥。據記載,鼍肉主治症瘕,惡瘡潰爛,鼍甲主治逐瘀、消積、殺蟲、症瘕積聚、崩中帶下、瘡疥惡疾等。
不過,出于樸素的環保思想及對鼍龍的敬重,古人對揚子鳄的捕殺利用尚能控制在一定範圍内。
在全唐詩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大量記述鼍的詩句。杜甫在遊曆山東時有“鼍吼風奔浪,魚跳日映山”,李商隐在《隋宮守歲》中有“遠聞鼍鼓欲驚雷”。可見當時揚子鳄的分布範圍廣泛,與人類的相處也比較和諧。
從瀕臨滅絕到“絕處逢生”
然而,持續擴大的人類活動還是對揚子鳄的生存環境造成了沉重打擊。
西晉末年、唐代中期和宋金交戰之際的三次大規模移民使江南地區人口激增,到了南宋,開墾荒地和圍湖造田的規模達到了空前的程度。揚子鳄的生存空間受到了嚴重擠壓。
明清之後,我國人口數量持續攀升,人與鳄的矛盾越加尖銳。曾經,如蛙鳴一般常見的鳄吼逐漸消失,适宜揚子鳄生存的河灘水域也逐步被農田和村莊所取代。
另外,據明代學者郎瑛《七修類稿》記載,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将當時亦稱作豬婆龍的揚子鳄,與自己的姓氏“朱”進行關聯,下令剿滅揚子鳄,使蘇浙一帶的揚子鳄慘遭“滅頂之災”。
到了近現代,栖息地破壞、人為捕殺、環境污染、自然災害等多重因素使揚子鳄的處境更加艱難。
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大規模的農田開墾使揚子鳄栖息地面積減少了3/4以上。而消滅血吸蟲運動時在溝、塘邊利用五氯酚鈉消滅釘螺,也使得以此為食的揚子鳄因為食物缺乏或食用有毒螺蛳而死去。
幸運的是,随着人們生态保護意識增強,我國對揚子鳄的保護采取了許多切實可行的舉措。1979年,國家林業部門和安徽省政府聯合建立了揚子鳄繁殖研究中心,1984年,揚子鳄的規模孵化獲得成功。此後,揚子鳄的種群數量迅速增加。
在安徽揚子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孵育中心,人工繁育揚子鳄鳄卵經過近兩個月的孵化陸續破殼。
2002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将揚子鳄列入中國野生動植物重點拯救項目之一,批準安徽省實施揚子鳄保護與放歸自然工程,通過将人工繁育的揚子鳄放歸自然的方式,快速複壯野生揚子鳄種群。
自此,人們開始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重新見到自由自在的揚子鳄。
依然神秘的“小可愛”
從2003年至2020年,我國累計放歸揚子鳄17次,共1038條。而在上海,東灘濕地公園有着長達15餘年的揚子鳄野放曆史。
與揚子鳄打交道,東灘濕地的工作人員經驗豐富,他們向記者介紹說:“在視頻中,我們通常看見的是春季日間它們在公園内的河岸邊蘆葦地上趴着曬太陽,一曬就是幾小時,這給人一種十分慵懶溫和的感覺。但事實上揚子鳄的爆發能力還是很強的。”資料顯示,成年揚子鳄能夠爆發出高達600公斤的咬合力。
揚子鳄幼鳄在安徽揚子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孵育中心幼鳄飼養區的池塘内活動。
作為世界上最小的鳄魚品種之一,揚子鳄體長一般在1.5米左右,體重約36千克,它們的主要食物是諸如河蚌、魚蝦、螃蟹等小型水生動物。工作人員表示:“對于人類,它們一點都不感興趣,看到了我們就會馬上離開,隻要人們不去激怒它們,它們是十分溫和的。”
目前,東灘濕地公園内約有20餘條揚子鳄,為了讓它們有穩定的食物來源和良好的栖息環境,公園需要定期對水域内可能存在的地籠進行打撈,防止偷盜行為。一旦發現食源減少則需要及時補充食物。在揚子鳄的繁殖季節,公園還需要調節水位防止鳄魚巢穴淹沒。
“揚子鳄總體來說是一種喜歡夜間活動的生物。”因此,在揚子鳄科普方面,公園定期舉辦“夜巡揚子鳄”活動。夜間,揚子鳄的眼睛在強光照射下會有紅色的反光,這讓尋找揚子鳄變得更為輕松和有趣。
東灘濕地公園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公衆對于揚子鳄的關注程度挺高的,這一方面源于公衆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提高,另一方面是揚子鳄作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依然有着許多神秘且公衆未知的特點。”
從“天氣預報員”到“盤中餐”,再到如今備受關注的“小可愛”,揚子鳄的命運也訴說着中國人不斷探索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的故事。
欄目主編:龔丹韻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肖雅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