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27歲,是一位公司白領。和其他年輕人一樣,久坐、長期吃外賣、不愛運動,一樣都不落下。
一年前開始,他發現自己大便次數突然變多了,一般都是第一次成形,後面幾次有點稀。他一直以為是自己腸胃的老毛病,就沒在意。
後來小秦每天要大便至少3次,而且有裡急後重感,但往往隻能拉出一點。
到去年12月份,小秦開始便血,體重也下降不少,在女友建議下他來到醫院檢查,竟被查出結腸中分化腺癌。
醫生表示,小秦這一系列由小到大的毛病,恰恰是腸癌逐漸發展的表現,隻是被他忽視了。
一、你的“粑粑”,可能傳遞腸癌信号
案例中的小秦在大便出現異常時并沒有引起注意,以為是腸胃不适,直到出現便血和體重下降時才去就醫,最終檢查出是腸癌。其實,我們拉的大便也能夠反映身體健康問題,如果出現排便異常的情況時就要警惕是腸癌。那麼,有哪些排便異常可能會是腸癌呢?
(1)便血
便血是結直腸癌的早期症狀之一,不過,不同部位的結直腸癌出現便血的性質和時間是有區别的。直腸癌的便血在早期時的量很少,一般是在大便的一側帶有少量的新鮮血痕,少數患者在排便後排出較多的滴狀新鮮血液。有時候由于早期的血量少,或者在體内停留的時間長,肉眼不容易覺察,可以做大便隐血試驗來鑒别。
(2)大便習慣改變
大便習慣的改變包括排便次數、大便時間的改變,以及不明原因的腹瀉或便秘。
小九常常收到一些讀者提問:自己一天拉兩三次,正不正常?是不是得腸癌了?其實假如沒有其他症狀,且一直維持同樣的排便頻率,是不用擔心的。一般結直腸癌患者可出現大便次數增多,但每次排便的量不多,甚至沒有糞便排出,隻是排出一些血液和粘液,并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有些患者在便秘後又出現腹瀉,或反複交替出現腹瀉和便秘。
(3)便形異常
正常的大便條是圓柱形的,如果腸腔内有癌腫突出,就會對糞便造成壓迫,所以排出的大便就會變細,形狀也會發生改變,通常呈扁條狀、細條狀和槽溝狀等,仔細觀察有時能發現在變形的大便上附有血痕。
二、腸癌也有其他伴随症狀
腸癌的早期症狀除了大便發生改變之外,還會出現一些伴随的症狀,如部分腸癌患者主要以腹部隐痛作為突出或首發的症狀,還有一些患者表現為典型的不完全性腸梗阻性腹痛,比如出現陣發性絞痛,而且伴有腹脹,甚至會貧血和消瘦等,一般出現這些症狀時,可能已經是中晚期的腸癌,失去了早期治療的機會。
對于腸癌來說,預防、早發現和早治療是關鍵。當排便出現異常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做腸鏡檢查,腸鏡是腸癌最直接的診斷手段,能夠及時發現腸道内的病變。腸鏡檢查通過患者的肛門将儀器伸進去,能夠清晰地檢查整個結腸,還能夠看到息肉等很小的病變,因此,腸鏡對于發現肛腸疾病來說意義重大。
三、健康的大便有三大标準
異常的大便情況上面已經介紹過了,那麼,我們該如何知道自己的大便是否健康呢?其實,健康的大便可以通過三個标準來衡量:
· 大便的頻率
每個人的排便頻率是千差萬别的,影響排便頻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患者的年齡、飲食、情緒、疾病和進食的藥物等。因此,排便頻率并沒有一個标準的答案。如果吃的都是容易消化的食物,可能三四天都沒有大便;如果吃的水果、蔬菜和粗糧多,可能一天要大便兩三次。隻要每天有放屁,肚子沒有脹氣,一周内大便的次數不小于三次,一般都是正常的。
· 大便的顔色
正常的大便顔色應該是深棕色或淺棕色,這是因為人體内的紅細胞在進行新陳代謝時的分解産物,使大便最終變成棕色。那麼,如果大便的顔色發生變化又意味着什麼呢?
食物、藥物和一些疾病都會影響大便的顔色,簡單來說,白色的大便可能是膽紅素的代謝出了異常,鮮紅色大便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黑色的大便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這些都需要警惕。
· 大便的形狀
布裡斯托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是醫學上一種簡單直觀的大便形态分類法,它将大便分成七類,可以幫助我們來了解不同大便形态的意義。
圖源網絡
具體分類法如下:
* 第一型:一顆顆的硬球,類似堅果(排便困難)
* 第二型:臘腸狀,表面有疙疙瘩瘩
* 第三型:臘腸狀,表面有裂痕
* 第四型:像蛇或香腸一樣,表面光滑
* 第五型:軟軟的一坨,邊界清晰
* 第六型:松軟的一坨,呈糊狀,邊界不清晰
* 第七型:水狀,沒有固體塊(完全液體)
第一型及第二型說明有便秘;第三型及第四型是理想的大便形狀,特别是第四型是最容易排便的形狀;第五至七型則表示可能有腹瀉的情況。
大便也能夠反映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尤其是腸道的健康,如果出現大便異常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不要拖延。
參考資料:
[1]《胃腸鏡檢查不能躲》.生命時報.2017-08-16
[2]《排便異常要提防腸癌》.生命時報2018-06-15
[3]《問答:到底幾天大便一次算正常?》.健康時報.2019-10-1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