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僚系統龐大,紛繁複雜,南宋慶元年間,官員加起來就有4萬餘人。
到了明朝,則有:“自成化五年,武職已逾八萬,合文職,蓋十除萬。”
但即便曆朝曆代有着如此數量衆多的官員,但也僅僅隻出過兩位“青天大老爺”。
一個是大名鼎鼎的“包青天”包拯,另一個則是有着“海青天”之稱的海瑞。
包拯是北宋的著名清官,而海瑞則是明朝清官代表,同樣都是清官,那包拯和海瑞究竟誰的官職要更大一點呢?
如果放到現在,又是什麼官職呢?能否達到副部級官職?
“包青天”包拯
每每提起包拯,我們總會想到他的公正無私,清正廉潔,不附權貴與伸張正義,是老百姓眼中,一位不可多得的為國為民的好官。
自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開始,他的仕途生涯中,擔任過數個官職,監察禦史,戶部判官,京東路,陝西路等地的轉運使,以及權知的開封府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這權知開封府,可不等同于開封府尹。
權知開封府其實就是“權知開封府事”,這是一地方長官,接受臨時派遣,臨時被派遣處理開封府的一些事務。
而此時的包拯已經40歲了,但入官時間還不算長,官場的資曆也還不夠,能做到權知開封府全憑個人能力突出,工作能力強。
如果将權知開封府事,換成現在官職,就類似于是代理市委書記。
通常來講,一般的大臣,因為級别不夠,都隻能是“權知”。但開封府尹可就完全不同了,是宋朝很重要且權利很大的官職。
但是按照宋朝的慣例,比如宋太宗,宋真宗等人在即位前也都曾出任過開封府尹。
且若是“儲君”擔任此官職,則為一品官職,權利相當大,在朝廷之上,也很有話語權。
如果說“權知開封府事”是今天的代理市委書記的話,那麼“開封府尹”就是北京市委書記。
但包拯的整個仕途生涯,做到過的最高官職,還是要屬他在1061年,出任的樞密副使。
《宋史.職官志》載:“樞密使,佐天子執兵政,而同知、副使、簽書為之貳”。
樞密院是負責軍事方面的參謀機構,樞密使則為樞密院的最高長官,其地位僅在宰相之下。
而包拯的這“樞密副使”,可以理解為是宋朝樞密院的二把手,地位僅次于樞密使,官級為正二品。
樞密副使放到現在,就類似于軍委副主席,或國防部副部長,屬副國級幹部。
“海青天”海瑞
再來看看比包拯稍晚一些的,明朝清官海瑞。海瑞為官一生,為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老官。
在職期間,嚴厲打擊貪官污吏,平冤假錯案,平賦稅,深得百姓愛戴。
在參加鄉試中舉後,開始走上仕途,擔任過福建南平教谕,浙江淳安,江西興國的知縣。
也擔任過判官,甚至是戶部、兵部主事,以及右佥都禦史等職。
其中的右佥都禦史一職,為督撫系銜,官至正四品。
據《明史》記載,明朝督察院,分左、右佥都禦史,其地位僅次于官級為正三品的左、右副都禦史。
明朝的督察院,其實就是明朝以前的禦史台,屬于中央監察機構,主要負責管理官吏綱紀,糾劾百官,評議官員,有點類似于現在的人民檢察院和中紀委。
海瑞的右佥都禦史,則類似如今我國的中央紀委常委、國家監委委員,屬副部級幹部。
但海瑞的仕途最高點并非右佥都禦史,而是做到了上述我們所提到的右都禦史。
海瑞當時是南京右都禦史,相當于是南京督督察院的最高長官。
這樣一番比較分析過後,宋朝包拯和明朝海瑞,誰的官職更大一點呢?還是要屬包拯的官更大一點。
從兩人做到過的最高等級官職來比較的話,包拯最高官至正二品,是副國級幹部。而海瑞最高官至正三品,屬副部級幹部。
且從兩人的從政生涯來看,包拯所任職的開封府,樞密院等部門,都屬于宋朝朝廷重點部門,手握實權。
但海瑞大部分時候,還是在地方任職工作多一點,也缺乏一定的實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