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奇
您知道“朝秦暮楚”“南腔北調”這兩個成語嗎?您知道它的出處嗎?讓我們走一趟山陽縣漫川關古鎮,在朝秦暮楚之地,聽一聽南腔北調吧!
漫川古鎮是隋唐時期的“天子渡口、皇貢輔道”,是極負盛名的“水旱碼頭”。據說其時“水碼頭百艇聯牆,旱碼頭千蹄接踵”,極度繁榮的商貿,為漫川留下“一街二樓三館四廟五教”的傳說。
朝秦暮楚這個成語就出自漫川關。它有三個層面的含義:(1)漫川關在春秋時期屬于楚國。在漫川關西北12公裡處有一個地方叫石門子,寬不容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公元前690年左右,楚國為了防禦秦國的入侵,在這裡設置方城,史稱“石門天塹,楚置方城”。朝秦暮楚最初的含義是地域之便,早晨在秦,下午在楚。(2)從春秋開始,漫川關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老百姓飽受戰争之苦,又地處楚國,秦人往往夜襲而來,漫川關人為了生存,早上插秦旗、穿秦服、說秦話。發現秦軍撤了,知道楚國部隊來了,就換楚幟、易楚衣,講楚語。朝秦暮楚第二種含義是生存智慧。(3)漫川關自唐安史之亂後,便成為“皇貢輔道”,江淮和荊湘的物資改道漫川關北運長安,是一個南北物資的集散之地,交易量很大,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商業秩序。按照當時的安排,一天裡的上半天,楚人需要的棉花、食鹽等生産資料由秦人馱至水碼頭裝船,下午秦人需要的茶葉、絲綢等生活用品由楚人運到旱碼頭裝騾子裝馬。這樣,人們上半天看到的是秦人忙碌的身影,下午就會看到楚人忙碌的身影。朝秦暮楚的第三種含義是商業規範。
南腔北調這個成語則源自漫川關标志性建築——鴛鴦雙戲樓。它是全國唯一一座聯璧式的雙戲樓,南為馬王樓(由陝西、河南商幫修建),北為關帝樓(是山西、甘肅商幫修建)。
湖北武漢人自公元600年左右開始在漫川關經商,奠定了漫川關的商貿地位,北方商幫有了做物流的基礎。所以在北方商幫聯合修建的雙戲樓上出現了南腔北調。其含義也有三層:(1)感恩,北方商幫在祭馬王敬關公時都要在雙戲樓上唱大戲,每次都要請湖北商人來聽戲,以此感謝湖北人奠定的商業基礎。規定在馬王樓上唱漢劇、二黃、黃梅戲,在關帝樓上唱秦腔。(2)秩序,南腔北調不是對台戲,必須有一個良好的秩序。先唱南腔,後吼北調,你方唱罷我登場。(3)關愛,南腔中的黃梅戲是中國京劇的鼻祖,北調中的秦腔是百戲之母;所以不管你是南來的還是北往的,在這裡你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鄉音。
在朝秦暮楚之地,聽南腔北調,是否颠覆了你對中國成語的認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