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牛的成語故事?汗牛充棟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後世尊他為聖人,當時就有三千人跟随他學習當時為了教學的需要,孔子曾經整理和修改過《春秋》等孔子說“春秋以義”,也就是要用《春秋》來讓人們明白“義”但是孔子一生沒有寫什麼自己的著作,隻是“述而不作” 《論語》中說,有一次子貢向孔子請教“天道”的問題,孔子說:“我不想說這個”子貢說:“夫子如果不說的話,我們如何能照着去做呢?”孔子說:“天道怎麼能說得清呢——四季因它而運行,萬物因它而生長天道怎麼能說得清呢?”這也許是孔子不寫的原因吧 唐代柳宗元說:“自從孔子修改過《春秋》以後,給它作傳的人就多起來了,當時就有五家《左傳》、《公羊傳》、《谷梁傳》、《鄒氏傳》、《夾氏傳》後來曆朝曆代,都有成百上千的人為它們作注講疏,寫出了很多見解不一的著作這些書堆起來能塞滿屋子,運出去要使牛馬都累得出汗”,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有關牛的成語故事?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有關牛的成語故事
汗牛充棟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後世尊他為聖人,當時就有三千人跟随他學習。當時為了教學的需要,孔子曾經整理和修改過《春秋》等。孔子說“春秋以義”,也就是要用《春秋》來讓人們明白“義”。但是孔子一生沒有寫什麼自己的著作,隻是“述而不作”。 《論語》中說,有一次子貢向孔子請教“天道”的問題,孔子說:“我不想說這個。”子貢說:“夫子如果不說的話,我們如何能照着去做呢?”孔子說:“天道怎麼能說得清呢——四季因它而運行,萬物因它而生長。天道怎麼能說得清呢?”這也許是孔子不寫的原因吧。 唐代柳宗元說:“自從孔子修改過《春秋》以後,給它作傳的人就多起來了,當時就有五家《左傳》、《公羊傳》、《谷梁傳》、《鄒氏傳》、《夾氏傳》。後來曆朝曆代,都有成百上千的人為它們作注講疏,寫出了很多見解不一的著作。這些書堆起來能塞滿屋子,運出去要使牛馬都累得出汗。”
目無全牛:廚師給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湯時)《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堯時)《經首》樂曲的節奏。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廚師放下刀回答說:“我所追求的,是(事物的)規律,(已經)超過(一般的)技術了。開始我宰牛的時候,眼裡所看到的沒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後,不再能見到整頭的牛了。現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視覺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擊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着(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斷筋肉;一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一把刀,(是用刀)砍斷骨頭。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的鋒利就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那牛的骨節有間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地,對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餘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雖然是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裡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開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樣。(我)提着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為此志得意滿,(然後)把刀擦抹幹淨,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廚師的這番話,懂得了養生的道理了。”
對牛彈琴:春秋時期,魯國有個著名的音樂家,名字叫公明儀。他對音樂有極深的造詣(yì),善于彈琴。他的琴聲優美動聽,人們聽到如此美妙的琴聲之後往往如醉如癡。 有一年的春天,他帶着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風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他環顧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他興緻勃發,突發奇想要為這頭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撥動琴弦,對着這頭公牛彈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仍然低着頭繼續吃草。因為公牛雖然能聽到琴弦發出的聲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美妙的琴聲并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牛,非常無奈。過了一會兒,他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公明儀撫動琴弦,彈出一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dú)發出的叫聲。這時候這頭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麼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