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小的時候是非常可愛的時候,叫他做什麼,他都願意去做,尤其是兩歲前,他對事物充滿了熱情。我的侄子一歲多點的時候,就是特别乖的,叫他做什麼,他立馬就動手。
兩歲以後,就成了“搗蛋鬼”,玩具任滿地,還要耍耍小脾氣。除了自己願意做的,其他的都是以“不”來回答。這個時期,自我意識開始形成,會用自己的方法了解事物。
他會去探索自己想要知道的東西,對父母的管教很是反感。就比如:玩具不玩了要收起來;垃圾要扔到垃圾桶裡;要早早的睡覺;要先吃飯才能吃零食等,這些他都不會配合。
這個時候就是孩子叛逆的時候,是他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面對兩歲寶寶這樣的行為,甚至還不知道是寶寶進入了叛逆期,很多寶爸寶媽都束手無策。
到了這個事情,是任由孩子的行為,還是要嚴加管教呢?
孩子叛逆期的表現
1、蠻不講理
這個時期,很難和孩子講道理,他也比較自私。就如侄子,他的玩具不準别人碰,别人挨一下,他就大聲鬧,立馬上前去搶回來。而他玩别人的玩具,拿着就不放手,要帶走,認為所有的、好的都應該是他的。
孩子可能無法判斷哪種行為是好還是壞,但他知道自己得到了就滿足了,不會考慮别人的感受。父母尚且能讓着他,可其他人呢?以後怎麼辦?要是慣着他的這種行為,就會加重他自私的心裡。
所以在這個時期,就要讓孩子知道,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應該是他的,想要玩别人的必須要得到别人的同意。寶寶自己的東西别人想玩,也要經過寶寶的同意,讓孩子養成一定的物權規則,從而知道分享的快樂。
2、想要很多玩具,但又不整理玩具
幾乎沒有小孩子不喜歡玩具的,而且家長也不吝惜給孩子買玩具,家裡即使有了很多的玩具,孩子還是鬧着要要。侄子就喜歡奧特曼,即使已經有了各種各樣的奧特曼,在外面看到有賣的還是要拉着媽媽去買。
可是買回去了,侄子玩了又不收拾,還弄得到處都是,這就讓人感到頭疼了。家長可能心裡在默默的想,下次再也不買了,再不收拾就給他扔了。
在買玩具和收拾玩具的事情上,家長要有原則,不能全部的滿足孩子要求,讓孩子知道想要玩具也不是輕易能得到的,才會讓他珍惜玩具。如果玩了玩具不收拾玩具,就把玩具沒收了,讓他有緊迫感,讓他知道自己玩了玩具,自己收拾了,下次還能再玩。
3、不聽家長的話
雖然兩歲的寶寶語言能力有限,但他還是能聽懂。可孩子就是不聽,隻管做自己的,甚至還對着媽媽“吼”,脾氣不好的家長可能已經要打屁股了。
侄子在這方面也是讓人頭疼,因為奶奶慣着他,隻要侄子用手指,奶奶就知道給他那什麼。不幹涉孩子玩玩具弄得到處都是,養成了習慣。
當媽媽再帶侄子的時候,孩子就經常的哭鬧,不聽媽媽的話,不好好吃飯,不肯洗澡,吼媽媽等行為開始出現,為這事,侄子也被打過。
孩子心理有落差,奶奶沒幹涉,為什麼媽媽要幹涉呢?這讓媽媽感到無可奈何,讓孩子感到不自由。
媽媽可以試着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做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讓孩子把你當成一個搭檔,一個朋友,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孩子的愛好,了解孩子的脾氣,再加以誇獎來拉近與孩子的關系。
家長給他一點時間,用自己的猜想來問他“是不是”,來确定孩子的想法,才能有效的幫助孩子,那時孩子也就沒那麼多的負面情緒了。
你了解寶寶第一個叛逆期的情況嗎?
在兩歲寶寶“叛逆”的時候,其實他是有自我感知,自我意識的,他想要表明自己能做好一些事情,無奈,由于語言能力有限,無法正确的表達自己的思想。
家長看到孩子表現那麼差,心裡是不高興的,認為孩子有“多動症”,認為孩子是故意搗亂的,家長經常以“打”,“吼叫”等方式制止孩子的行為。
但好像寶寶跟沒事人一樣,還是不會乖乖的做在那裡。細心的家長可能會發現,寶寶經常被吼,他的性格變得膽怯,沒有那麼活潑了,因為家長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
這個階段可能感覺寶寶有點難帶,其實是家長沒有使用有效的方法,來讓孩子主動聽話。
也許家長可以這樣做,讓自己在孩子心中是一個正面的角色
1、理解孩子的心情
帶孩子去吃火鍋,告訴他别亂摸,尤其是鍋。越不讓他摸,他還越要去摸,結果手被燙了一個泡,伴随來的就是哇哇大哭。從那以後,看見帶火帶電的設備,都小心翼翼的。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做一些事情,在大人看來是沒什麼意義,或者注定就會失敗的事情,即使被制止,而那時還是要去嘗試一下。
現在寶寶這個時期好動,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所有他感興趣的東西,都想去嘗試一下,我們應該表示理解。
2、對孩子多點耐心
記得以前和孩子一起剝橘子吃,我給他剝的他不吃,非得自己剝,結果剝得稀爛。我忙我自己的去了,回來再看到時,買的三斤砂糖橘全被剝開了,而且爛的不多,這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原來他是想學習,想要自己能獨立完成。
孩子可能在探索的過程中,會損壞物品,或者傷害到自己,我們也要有點耐心,給他包容,他在探索中實踐學習,讓他自己去得到結果。
對孩子有點耐心,他的能力可能會超乎你的想象,孩子不僅得到了滿足,對他的智力發育、邏輯思維很有好處。
3、引導孩子表達自己
孩子小,不引導孩子不教孩子他很難有較好的表達能力。東東就是那樣的孩子,要什麼東西都是用手指,奶奶就直接照辦了。
而媽媽去卻制止,必須要讓東東說話才能滿足。好幾次,東東都因為沒用語言表達,而沒得到心愛的玩具。後來,孩子終于鼓起勇氣,說我要奧特曼玩具,媽媽才給他買了一個。
平常可以多和孩子互動,玩遊戲,讀繪本,讓孩子用簡單的語言表達所看到的,在互動中讓孩子學習,在互動中了解孩子的情況,引導孩子表達自己,而不是用“哭”用“指”的形式來讓家長猜。
寶寶在這個“叛逆期”,其實是思想上的第一次成長,這個階段,對孩子習性培養尤為重要,别說孩子小,長大了就好了。
那可不是認為的那樣,有的人長大了還表現很差,而别人又說他從小就沒人管造成的。所以教育孩子,還得從小開始,多點耐心,多點溝通,了解孩子,用自己的好習慣影響孩子,将是他一生的财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