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趙員外重參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台山
魯智深在第九十九回圓寂前,寫了一個頌子,其中有這樣一句,“今日方知我是我”。
所以魯智深回憶過往,發現以前對自己的認知是有些偏差的,不應該做的事有很多。
作者一定很喜歡魯智深這個人物角色,因為在一百零八個人物中,魯智深是比較圓滿的結局了。
為什麼作者會給魯智深這麼圓滿的結局呢?是因為魯智深的人性底色是善良。
我在前文也說了,魯智深是真正符合電視劇主題曲《好漢歌》歌詞“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也是梁山“替天行道”的真正踐行者。
但是施耐庵也覺得,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無缺的人,所以作者安排了魯智深大鬧五台山的鬧劇。
有的讀者會比較苛刻,說魯智深都剃度出家了,應該謹遵佛法,怎麼能喝酒吃肉呢?
其實也不難理解。你想想,在五台山出家,那是要魯智深由内而外放棄已經根深蒂固的思想自由和生活習慣,從靈魂到胃腸放棄世俗的快樂。
而且趙員外根本沒有給魯智深心理建設的時間,甚至都沒有給過渡時間。頭發和胡須沒有了,私人起居空間也沒有了,生活場景突然轉變了。我們現在能突然抛開手機,切斷互聯網嗎?
放到每個人身上,都是這樣,最難改變的就是習慣。
所以魯智深難受,首先表現就是想喝酒和吃肉。可是喝酒沒有量,這就是他的極大弱點,喝酒真的是誤事。
五台山除了智真長老外,其餘衆僧都不贊成魯智深的到來。因為大家都以貌取人,覺得魯智深肯定不受法紀管束,會惹出事端來。
比較有意思的是,智真長老不自己發表意見,直接問佛祖的意思。這樣力排衆議的原因是,趙員外是寺院的大施主,怎麼可以和金主、資本過不去呢。
無論在哪,都要相信領導确實有優秀的品質和能力勝任這個職務。
在其他衆僧因為魯智深砸壞亭子、山門和金剛焦急時,智真長老卻說:“若是打壞了金剛,請他的施主趙員外自來塑新的,倒了亭子,也要他修蓋。”你看,領導的策略就高明些,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最後發現魯智深醉酒鬧事真是危險,智真長老不得不勸退魯智深。但是就這麼勸走也不太好,還給推薦到其他寺廟。
雖然,魯智深酒醉時鬧歸鬧,但是他卻是個清醒時非常講理的人。能夠立即向智真長老認錯,但是沒法真正地改去好酒的習慣。
所以說,魯智深放蕩不羁愛自由,不适合被管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