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熊卓甜
近日,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學到一個新詞---苦夏。
不能完全稱之為疾病,但很折磨人。
尤其是正在長身體的孩子,突然不想吃飯,渾身沒勁兒,有時候還低熱......
應對“苦夏娃”,醫生和寶媽都來支招啦!
你家娃“苦夏”了嗎?
魚塊、蝦餅、西蘭花和饅頭。
這是平日裡熙熙(化名)最喜歡的飯之一。
可這幾天,随着氣溫漸漸升高,熙熙的食欲直線下降,壓根不想吃飯,用媽媽的話來說,像在“磨洋工”,一口蝦餅在嘴裡咀嚼兩下又停下,好久都咽不下去。
還一直亂打岔,一會要喝水,一會想換個其他卡通形象的勺子......
一家人的飯都吃完了,他餐盤裡還剩下三分之二的飯還多。
對于家常便飯,絲毫沒食欲。
此外,熙熙媽媽說,最近他也不愛跑着玩了,廣場也不想去,問就是:媽媽,我不想出去,就想待在家裡。“這幾天懶得很......”熙熙媽說,以為孩子積食了,或者是快要感冒了,可去醫院也沒檢查出來啥,後來孩子奶奶說,可能是“苦夏”。熙熙媽媽第一次聽說“苦夏”,去帶熙熙看了中醫,結果還真被說中了。
感謝熙熙媽媽,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也在這個夏天學會了新詞--苦夏。
孩子低熱,可能不是感冒,是“苦夏”在作祟
那麼,苦夏到底是啥?是病嗎?還有哪些症狀?
鄭州市中醫院中醫全科大夫許家豔表示,苦夏,也叫疰夏,是指因不能适應氣候或環境而出現的一系列症狀,比如胃口下降,不想吃飯,食量減少并伴有低熱(體溫在37℃--37.4℃之間波動),身體乏力,疲倦,精神不振,體重減輕等......“不能稱之為病,可以說是一種具有季節性的生理狀态。”
為何會苦夏?
許家豔舉個例子說,夏天,人的身體就像窯洞,外面越熱,體内越涼。這是因為夏季天氣炎熱,空氣中濕度較高,暑濕邪氣乘虛而入,加之一熱,人們就想吃點涼的,久而久之,會傷了陽氣,損害脾胃,導緻出現“苦夏”症狀。
“尤其是平日裡脾胃不好,體質虛的孩子,更容易苦夏,切記要少吃或者不吃涼。”他解釋說,表面看來冷飲可以解暑降溫,但在強烈的冷刺激下,汗流不出來,内熱隻會加重,而且過食冷飲會使胃腸蠕動減弱,甚至痙攣,難以維持正常的消化吸收,食欲反而會進一步下降。且會使本已虛弱的脾胃更加不堪一擊!所以,家長一定要幫孩子把住冷飲入口關。
應對苦夏,除了飲食,還得關注情緒
春夏要養陽,要清暑解熱、健脾化濕。
應對苦夏,許家豔建議,暑盛濕重,人體内熱重,汗出不斷,可适當地吃清熱生津,利水滲濕的瓜果,如苦瓜、黃瓜等來改善體質。飲食上以清淡為主,少吃油膩生冷的,多喝水。“其實,夏天喝白開水最能解渴消暑。白開水性味甘平、生津止渴,多飲助汗利尿,能促進人體散熱、除濕,且無任何添加劑,适當多飲,百利無害。 ”
此外,不要在太陽底下出汗過多,會損失陽氣;空調不可開得太冷,居室要經常通風,避免室内濕氣太重。
心理上,要心情愉悅。“俗話說得好,心靜自然涼,是有道理的。”許家豔說,這條是給成人的建議,在炎熱的天氣裡一定要學會“靜心、安神、戒躁、息怒”,以防“情緒中暑。”隻有心情好了,食欲才好,吃嘛嘛香~
媽媽們學起來!
作為一名資深兒科醫生寶媽,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李欣也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把夏天熬過去,苦夏的症狀就會随之消失。但苦夏期間,還是要保證孩子有健康的飲食。
她說,可以給孩子吃些山楂糕、紅棗烏梅湯,開胃健脾,增進食欲。
山藥、冬瓜、絲瓜、薏米、綠豆湯等健脾利濕的食物也可以經常食用。
除了飲食上開胃,還可以在“造型”上吸引孩子多吃。
看看然然媽每天的成果,各種造型小饅頭,娃吃得超開心。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特意聯系她,教大家一個簡單易做又好看的造型饅頭。
南瓜開花饅頭
配料:普通面粉、南瓜、酵母
做法:南瓜适量蒸熟後壓成泥,放置常溫,300g面粉,加入3g酵母拌勻,少量多次加入常溫的南瓜泥,攪拌成絮狀後揉成光滑的面團,放置溫暖地方發酵至原來的兩倍大(南瓜面粉酵母的量根據自己需求增加或減少)白色面團做法同上,清水和面,面團醒好後,用搓衣服的方式排氣後,揉成光滑的面團,分成數量相同大小相同的劑子。
黃色劑子搓成圓球,白色劑子擀成圓形餃子皮狀,邊緣擀薄,把黃色面團包進白色皮中,封口捏緊後,有褶皺的一面放在下面,調整好形狀,用鋒利的刀切十字蓋上保鮮膜,醒發至1.5倍大,涼水上鍋15分鐘,焖5分鐘開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