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跟我抱怨:
房租貴收入少,加不完的班,還要學習備考,焦慮得睡不着覺…為什麼别人都可以活得好好的?我太菜了…
我跟她講了《不抱怨的規則》中女主人公霍普的故事。
一年前,霍普與另一個女人潇灑離開,留下兩個孩子和堆積如山的賬單。
體檢時又被告知:身體出現了乳腺癌的征兆,需要做進一步檢查。
壓抑着内心的擔憂,霍普情緒失控,與青春期的女兒大吵一架後,将自己鎖在房間裡喝悶酒,想着這糟心的生活,哭了一晚。
第二天,她腦袋發脹、雙眼浮腫去上班,公司又爆發負面新聞,員工不滿,媒體圍攻。
領導要求身為人力資源部經理的霍普立刻拿出解決方案…
她抱怨命運不公:全世界都跟我過不去!為什麼别人可以和諧幸福地工作生活,而我卻工作不順心,生活一團糟?
02抱怨有用嗎?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一個著名的理論“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90%則由你對所發生事情如何反應決定。
他舉了個例子:卡斯丁早起洗漱時,把自己的高檔手表放在洗漱台邊,妻子怕被水淋濕,便拿到餐桌上,卻被兒子不小心碰到地上摔壞了。
卡斯丁氣急敗壞,揍了兒子,跟妻子争吵,早餐沒吃就上班去了。
快到公司時突然想起忘了拿公文包,又掉頭回家。
可是,妻子和兒子也出門了,卡斯丁鑰匙在公文包裡,隻好打電話叫妻子回來。
妻子慌慌張張往家趕,撞翻了路邊水果攤,攤主拉着她給了賠償才放手。
拿到公文包的卡斯丁遲到了15分鐘,挨了批評,心情壞透了,下班前又跟同事起了口角。
事例中,手表摔壞隻占了其中的10%,後面發生的90%都是由當事人的反應造成的。
手表摔壞了,解決的辦法隻有一個:拿去修,抱怨卻引發了後面90%的事情。
03同樣的,霍普生活的坎坷、擔憂、不如意、不順心,一味抱怨、憤懑,使孩子變得叛逆、學着抱怨,工作上領導和同事也頗有微詞。
所幸的是,霍普遇到了護士喬伊絲,她送給霍普“三個不抱怨工具”。
- 1.但是 積極想法。比如,抱怨堵車,但是,幸好我會開車,不然擠地鐵更麻煩。
- 2.注重“開始”而不是“必須”。比如,那麼多人失業,我能工作,而不是必須工作,成就感和滿足感油然而生。
- 3.變抱怨為解決辦法。沒有人從不抱怨,把抱怨變成解決方法,才能走出惡性循環。
這就是合理抱怨。
英國有一項針對400個據說生活得很幸福的人的研究。
結果發現,并不是壞事沒發生在他們身上,而是他們把發生的壞事變成了好事。最後,一切都變好了。
林肯說:一個人的幸福感是他自己的選擇。
一個心态積極的人,不管經曆是好是壞,最終都會變得越來越好。
作者簡介:甯靜緻遠,自由撰稿人,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愛好心理學、教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