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言”部的兩個漢字:“譀、誇”。其中“誇”字在現代漢語簡化為“誇”,實際上兩個字有字義上的區别,但因為“誇”字在《說文解字》“大”部亦有收錄。因此,本課隻講“誇”字,“誇”字到本字時再做解說。兩個字的詳情如下:
1、譀。讀音有兩個:
(一)hà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出的解釋是:“譀,誔也。從言,敢聲。”形聲字。本義是說大話。徐锴《說文解字系傳》:“誕,大言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東觀漢紀》曰:文雖誇譀,猶令人熱。”典籍未見應用實例。
(說大話)
本義之外,譀還有兩個用法:
(1)嘲弄。《廣雅·釋诂四》:“譀,調也。”王念孫《廣雅疏證》:“為調欺之調。”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嘲弄)
(2)怒吼。《玉篇·言部》:“譀,叫譀,怒也。”《雲笈七箋》卷一百一十九《歸州黃魔神峽水救船驗》:“忽有神人湧于水上,為其扶船,三面六手,醜眸朱發,袒而呼譀,風濤遽息。”
(二)xiàn。讀音出自《廣韻》。組成詞語“譀䜕”。争怒。
譀的小篆寫法如圖:
(譀的小篆寫法)
2、誇。讀音有兩個:
(一)kuā。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出的解釋是:“誇,譀也。從言,誇聲。”形聲字。本義是誇大;誇耀。《廣韻·麻韻》:“誇,大言也。”
《說文解字》另有“誇”字,在“大”部,“誇者,奢也”。“誇”的本義是奢侈。所以,誇與誇有本質上的區别,但到了現代漢語,“誇”字簡化并入“誇”字。因此,在用“誇”的繁體字時,究竟用哪種寫法,要注意字義上的區别。
唐代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一引《通俗文》:“自矜曰誇。”韓愈《送陳秀才彤序》:“讀書以為學,缵言以為文,非以誇多而鬥靡也。”讀書多了就是學習,語言累積就成了文章,不是用來誇誇其談,賣弄華麗詞藻的。
本義之外,誇還有其他用法:
(1)誇獎,贊美。《顔氏家訓·勉學》:“何晏、王弼,祖述玄宗,遞相誇尚。”蘇轼《寄題興州地》:“百畝新池傍郭斜,居人行樂路人誇。”用的都是這個用法。
(誇獎;贊美)
(2)粗;大。《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後》:“皇後乃上書曰:‘妾誇布服,粝食。’”顔師古注引孟康曰:“誇,大也,大布之衣也。”誇布,就是粗布。
(3)美麗。《抱樸子·行品》:“睹豔逸而心蕩,飾誇绮而思邪者,淫人也。”現在誇绮簡化為誇绮,意思就是美好绮麗。
(4)逞。《玉篇·言部》:“誇,逞也。”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二)qù。讀音出自《集韻》。歌唱。《集韻·遇韻》:“誇,歌也。”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誇的小篆寫法如圖:
(誇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449,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