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闫明:TMCC國際認證高級管理教練導師、清華、人大、北大EMBA特聘客座教、新加坡博維管理咨詢首席管理導師
管理核心原則:首要原則——“慈不帶兵” 精辟
慈不帶兵。即不仁之仁。
孟子.婁離上講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一個人僅僅依靠‘善’,是管理不好一個國家的,一個組織僅僅依靠法律、法規是沒有辦法正常運行的。
一、慈不帶兵正确解讀:
從字面上來看,大多數人都會錯誤的解讀:仁慈之人不能帶兵,仁義之人守不住财富。這是大錯特錯的一種解釋。我們誤解了我們老祖宗5千年的智慧與文明。
慈不掌兵:對象指的是對敵人(競争對手),對敵人的仁慈之心,是不仁之仁(不是真正的仁慈)。舉例:兩個鄰國、一個國家想侵略另一個國家,已經短兵相接、兵戎相見。這個時候,你說我們别打了,幾千年前我們是一個老祖宗,是一家人,我們都放下武器,互不侵犯,希望用仁慈、用大愛,來感化他國的狼子野心,這就是不仁之仁,反而使自己國家的人民深陷于戰火之中(和平是打出來的)。
對企業來說,如果管理者不尊重市場競争的遊戲規則(或不能堅守企業規則),而對員工‘仁慈’,就是不仁而仁。規則之外的‘仁慈’,對員工就是最大的殘忍。你對員工仁慈了,激烈的市場競争會對員工更加殘酷無情。
闫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二、站在人性的角度:
你對員工太‘好’,員工就會被你寵壞。人性都是趨利避害的,你對他好,那種好過了、多了,就不值錢了,你對他稍微嚴厲一點,他就受不了,背地裡會說你變了(變的不仁不義)。對員工好,員工會敬你,但不會怕你,員工一不高興,你就得求着他辦事,主動權握在員工手裡。
你對他嚴厲,是激發員工趨利避害的人性,讓他先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再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對你懷有一顆敬畏之心。
品德高尚能夠讓人尊敬,卻不一定能夠讓人服從。
站在人性的角度,人性避害所激發的能量遠遠大于趨利所激發出來的能量(避害是趨利的四倍)。
饑餓法則:當一個人很餓的時候,他是不挑食的(能填飽肚子就行),當一個人不餓的時候,他才會挑食(包括‘仁慈’)。在管理當中,要時刻讓員工處在饑餓或危機當中(危機意識),他才會去拼命地工作。
危機意識也是一種高效的員工激勵手段。
闫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三、站在組織内部的角度:
一個将領如果‘仁慈’, 隊伍軍紀就會渙散,一個沒有紀律的軍隊,就不能統一指揮,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
紀律是軍隊(任何組織)戰鬥力的保證。
對于企業也是一樣的,如果管理者太‘仁慈’, 團隊規則就會形同虛設,更沒有紀律性可言,團隊就會變成一盤散沙。說得再直接一點,管理者的‘仁慈’是有私心的,一心想做好人,不願得罪人,因為做事是要較真的,一較真人際關系就會緊張,這是一種和諧的假象。你的這種‘仁慈’員工不會滿足,更不會滿意,因為,公司上下人浮于事(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公司不好),沒有人做事,公司不會有好的業績與結果,員工的命運會更慘,管理者的這種‘仁慈’,就是不仁而仁,是不道德的。
我們的企業隻所以紀律不嚴明,工作效率不高,團隊沒有戰鬥力,就是缺少這種做事較真(認真)的管理者。
駕馭組織既要看到人性中的正面(光明),又要看到人性中的反面(黑暗)。光明給人帶來的是趨利,黑暗給人帶來的是避害,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管子曰:“聖王之治民也,進而使無由得其所利,退而使無由避其所害。”即大王治理百姓,進要讓每一個人從中獲利,退要讓每一個人害怕受到傷害,而避而遠之,不敢輕易觸犯。
因此,管理者不但是規則的制定者,更要做規則忠實的守衛者。
闫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四、站在員工關系管理的角度
“慈不掌兵”這句話對于一個管理者來說至關重要。如果把這句話簡單的理解成仁慈善良的人不能帶兵你就大錯特錯了,反之,如果一個管理者隻懂得‘仁慈’、做好人就變成假仁慈。
團隊管理也是一樣的,如果組織内都是相互尊重、彬彬有禮,互不侵犯,這個組織是很難有大的發展的。這次我犯錯誤,你不要說,下次你犯錯了,我也不揭發,相互包庇,美其名曰互惠互利。
你看到下屬做錯了你還不說,違反制度了你還一味的縱容,最後的結果就是員工業績上不去,拿不到高工資,生活品質提升不上去,企業不發展員工的職業生涯就不能實現,這種仁慈就是假仁慈,最後企業和員工都不會說你好。
慈不掌兵這句話道出了團隊管理的原則問題,你不對員工好,不體恤員工,不能愛兵如子,員工就不會和你同甘共苦,不會和你一條心。仁慈、仁愛為本,員工才會維護組織的利益,反之,你的這種體恤變成了“溺愛”,培養出來的都是“嬌兵”,這也違反了你最初的仁慈之初心,也不利于組織與員工的發展。
闫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其實,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關系管理,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我們大家都聽過“刺猬理論”,冬天了如果兩個刺猬離得太近,身上的刺就會傷到對方,如果離得太遠,彼此之間又不能相互取暖,所以,遠、近都是個問題。
管理者和員工之間又何嘗不是那,如果離得太近,人性的弱點與劣根性(刺)就會暴露出來,彼此受到傷害,如果離得太遠,員工又覺得你沒有人情味,不會和管理者一條心,所以,我提倡管理者與員工之間要親疏有度,親是以人為本,這也應該是每一位管理者的初心,員工才會理解你的嚴厲與苛刻(或許當下不理解,但當員工得到了更多回報與成就時,總會理解的),疏是親的底線,也就是保證雙方既能彼此取暖又不會互相傷害。
這個底線很難把握,如果非要給這個底線一個标準的化,那就是四個字“賞罰分明”,賞罰分明的前提功過不相抵,這一點是很多組織失控的主要原因。
闫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五、站在識人用人的角色
不論是‘慈不掌兵、’,還是‘義不守财’都有一個前提,就是原則(規則)。沒有底線的仁慈與仁義,都不會有好的結果(甚至最後是兩敗俱傷)。
如:‘義不守财’意思是說一個人太義氣(及感情)用事,就非常容易失去做人做事的底線和原則,被感情(人情)所控制。如果在企業中,他是一個财務人員,就非常容易壞大事。所以,企業在選擇财務人員的時候,盡量用一些古闆、固執、有正義感、不通人情世故的人來做(但專業水平一定要強),平時這些可能是他的缺點與不足,但放在财務、出納的位子上就成了他的優勢,因為他比較容易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線與原則(用人之長、也要用人之短)。
讓猴子爬樹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讓豬爬樹就一定會付出代價。
我不保證給大家講的每一句話都很有道理,隻能保證給大家講的有效。但我會盡量給大家講的容易接受,因為,有道理是為了讓員工願意去做工作,而有效性才能保證管理工作出績效、出結果。
因為,有效管理唯一衡量的标準就是結果。
闫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六、站在全面性的角度看問題
在這裡我再強調一點,慈不帶兵,不是讓你給員工穿小鞋,更不是讓你給員工設陷阱。卓效的管理者一定要心懷菩薩心腸,還要有霹靂手段,你才能得人心、行仁政、掌全局。所以上文中講到的對員工嚴格管理,當然也包括各種懲罰,都是一種手段和工具,而非目的(衡量企業管理好、壞的唯一标準就是結果)。
你對員工天天放任自由,彼此都給面子,結果公司倒閉了,我估計員工也不會對你感恩戴德(企業内部盡可能的人際關系簡單化);反之,你對員工很嚴厲,甚至當時有點恨你(就像上學時很嚴厲的老師),但是最後他考上名牌大學了、在企業裡升職了、加薪了、成長了,總之是一個好的結果,這個時候多半員工/學生都會感恩上司/老師。
“慈不掌兵”就是讓管理者更客觀、更實事求是、更理性的做決斷。(本為闫明老師原創,轉載需注明、勿侵權)
點擊關注闫明老師頭條号,更多企業管理智慧等您來精選推薦:幹貨管理:為什麼下屬工作趕着不走,拉着倒退,怎麼辦?(深文)精選推薦:卓效管理:企業管理到底如何搞才會有效?(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