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買食品時,經常會看到一些食品包裝的成分表中的營養素含量或營養素參考值為"0",我們一般都會想,既然都是"0",還标它幹嘛?其實,營養标簽中"0"的概念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理解的"完全沒有"的意思還不一樣。
關于營養成分中标"0"的概念,也就是"0"界限值是這樣規定的:當能量或某一營養成分含量小于該界限值時,基本不具有實際營養意義,而在檢測數據的準确性上有較大風險,因此應标示為"0"。
現在大家明白了,這個"0"不是沒有,隻是很少,對健康基本沒影響了,就可以标"0"。那含量多少時就可以标成"0"呢?國标是有相關規定的;我這裡是一個有關"0"界限值的規定表,裡面就寫明了多少量可以标"0"。
我來給大家解讀一下這個标,大家可以看到,表格是按名稱、單位、修約間隔(修約間隔:大家可以把它理解為四舍五入的最後保留位數),最後一列就是"0"界限值。當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能量小于等于17千焦時,能量就可以标"0",當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蛋白質小于等于0.5克時,蛋白質就可以标"0",下面的營養成分都是依次類推……
我這個表是節選了前半部分内容,全部規定的營養成分種類和我們營養素參考值NRV的種類基本一緻,也是有30多種營養素;完整的規定内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到網上去下載了查看。
在這裡我還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反式脂肪"标注為零的一些概念。
反式脂肪是一大類含有反式雙鍵的脂肪酸的簡稱。反式脂肪酸分為兩種,一種是天然反式脂肪酸,它存在于魚禽肉蛋、乳制品和部分蔬菜中,研究表明,尚未發現食物中的天然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健康有害,相反可能有益;另一種是非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它的制作工藝是把植物油通過人工催化加氫以後形成的,也就是我們常說氫化和(或)部分氫化油産生的反式脂肪酸,這種反式脂肪酸是有害的,現在已經确定的危害是過多攝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膽固醇增高,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歐美國家紛紛對人造脂肪進行立法限制,丹麥是世界上第一個對人造脂肪設立法規的國家,丹麥市場上任何人造脂肪含量超過2%的油脂都被禁。荷蘭、瑞典、德國等國家也先後制定了食品中人造脂肪的限量,同時要求食品廠商将人造脂肪的含量添加到營養标簽上。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在2015年6月宣布,将在3年内完全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人造反式脂肪,以助降低心髒疾病發病率。
WHO的建議是,每天來自反式脂肪的熱量不超過食物總熱量的1%(大緻相當于2克),目前我們國家是采用了這一目标來做評估。
國家标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标簽通則》(GB28050-2011)中規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産過程中使用了氫化和(或)部分氫化油脂時,在營養成分表中應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含氫化植物油的加工食品,配料表中一般有氫化植物油、植脂末、奶精、代可可脂、人造奶油、起酥油、植物奶油、人造酥油等。
所以,我們看到這些食品配料表中含有這些成分,都在成分表中标出了反式脂肪的含量,但絕大多數的都标的"0",我們通過前面對"0"界限值的了解,就可以知道:如果100g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等于0.3g就可以标示為"0",換句話說标示為"0"的産品未必一點都不含反式脂肪酸。
正常的邏輯是這樣的,這些在成分表中标注了反式脂肪(酸)這一項成分的,就是使用了氫化和(或)部分氫化油脂的,是有可能産生反式脂肪(酸),如果沒有使用氫化油脂的,就不會在成分表中标注反式脂肪(酸),所以,當我們理解了營養标簽的真實含義,我們再看到好麗友"薯願"薯片這樣的營養宣傳:"非油炸,零反式脂肪",真是感覺有諷刺意味了。
所以,我們隻有掌握了一定的營養标簽知識,才能不被商家的宣傳忽悠!
最後提醒大家:
常見含反式脂肪酸的加工食品有:珍珠奶茶,薯條,薯片;蛋黃派或草莓派;大部分餅幹;方便面;泡芙,薄脆餅,油酥餅,麻花;巧克力,沙拉醬;奶油蛋糕,奶油面包;冰淇淋;咖啡伴侶或速溶咖啡等。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不宜過多食用。
資料鍊接:(注: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是指反式脂肪酸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攝入總能量的百分比 )
2013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布了《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報告。報告顯示,中國人平均每天吃的反式脂肪是0.39克,通過膳食攝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總能量的百分比為0.16%。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評估結果顯示,北京、廣州這種大城市居民反式脂肪酸供能比僅為0.34%,遠低于WHO的建議值(<1%),因此它對我國居民總體健康風險很低。但我們不可對此掉以輕心,因為仍有一些城市居民(約占0.42%)的反式脂肪酸供能比超過了1%。
為避免過量攝入反式脂肪酸帶來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2003年建議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應低于1%。(注: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是指反式脂肪酸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攝入總能量的百分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