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封神演義》熱播,吐槽不斷,在劇情上妲己與楊戬談戀愛,讓人無力吐槽。不過讓人想起童年神話劇《寶蓮燈》,當年在央視創下了極高的收視率,重播率也十分高。
《寶蓮燈》是2005年在央視播出,講述的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那些年央視拍了一系列的神話劇,《寶蓮燈》隻是其中一部。
而“劈山救母”又是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所以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少年人的成長,呈現出來是一部“合家歡”的兒童劇。
但在這部兒童劇中,有了一個核心角色,焦恩俊飾演的二郎神楊戬。
楊戬在神話傳說中如何的神通廣大暫且不提,在“劈山救母”的故事裡,他似乎總是那個臉譜化的壞人,因此在最初的設計,二郎神的人設就是一個壞人,隻是後來劇組創作時改了設定,變成了二郎神冷酷無情隻是為了一條無間的道路。
兒童劇的定位讓《寶蓮燈》在這條“無間路”上顯得有些水土不服,劇情不能較真,不過整體上無論是主角沉香,還是靈魂人物楊戬,塑造的都十分成功。
這也是影視劇中少有如此濃墨重彩的描寫楊戬,特别是央視财大氣粗,在造型和特效上顯得特别切合人物,加上焦恩俊“仙氣飄飄”的外形和千人千面的演技,讓楊戬更是大放異彩。
在《寶蓮燈》成功的基礎上,楊戬塑造的“圓滿”基礎上,時隔四年,原班人馬《寶蓮燈前傳》正式開始,這次講述的是楊戬的一生。
如果《寶蓮燈》的定位是兒童劇,那《寶蓮燈前傳》的定位是正劇,且是一部以悲劇英雄為基調的正劇,但它真正塑造的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又大愛無疆”的神的形象。
焦恩俊的楊戬之前,大家對神的形象總是多種多樣,似乎統一起來無非是他們無所不能,又大愛蒼生。
楊戬的塑造卻令人忽然發現,神是無可奈何,是滅磐重生,是悲苦無言,最終才得到了真正的大愛無疆。
前傳中,楊戬作為主角,講述他的一生,從父母開始,與許多的神話傳說一般,天上的仙女,總會愛上人間的書生,因天宮無情,人間有愛。
可瑤姬不是書中那些秀美嬌弱的思凡女仙,遇到愛後,就化身成一個小女人;楊天佑也不再是許多書生筆下帶着書生的迂腐和清高。
瑤姬可以義無反顧的與楊天佑成親,同時也能夠承擔所有的處罰,即便在彌留之際仍不願因一己之私,連累天下蒼生。
楊天佑可以傻氣,說話呆呆的,可以很善良,連一株花草都不願傷害,同樣敢以凡人之身,面對天兵的到來,臨危不懼一力承擔,書生風骨當如是!
楊戬的師傅也可以是一個什麼都不會,隻懂得背書的糟老頭子,不似一般世外高人脾氣古怪,相反玉鼎真人十分活潑好動。
楊戬的婚姻是一筆糊塗賬,為了圓《寶蓮燈》中“英雄美女”的美談,為了把楊戬逼入絕境,犧牲了他的婚姻。
楊戬與敖寸心,千年夫妻,千年糾纏,兩人所求不過是一個愛字,彼此都認為自己付出了愛,殊不知兩個孩子的愛,真摯卻傷人。
楊戬的妹妹,“劈山救母”英雄的母親,她的思凡是必要的,因為如前面說所,是自古皆然,畢竟楊天佑和瑤姬總是獨一無二的。
三聖母的思凡,是壓垮楊戬最後的一根稻草,也是楊戬“成神”路上最重要的女人之一。
在整部劇中,幾乎所有事情都在把楊戬從一個“凡人”推上“神壇”,他無法制止,更無從反抗。
或許曾經反抗過,可付出的代價太過沉重,所以楊戬懂得:不要想着不付出代價就得到任何東西。
如果楊戬有私心,大概就是為了一家團聚吧,隻是最終求不得,唯有求衆生安穩。
如今,說起焦恩俊塑造的楊戬,他有血有肉,有缺點,他先是一個凡人,後來才成為一個神抵。
無數的神話傳說的本質,是在凡人的想象投射中和口耳相傳的文化中慢慢形成,無數美好,邪惡,平凡,超脫的設想,最後能夠诠釋出的形象,大概就是楊戬吧。
從《寶蓮燈》到《寶蓮燈前傳》,由于定位的不同,前後人設劇情都做了很大改編,甚至有多處甯願“崩了人設”都要圓兒童劇的BUG,不過整體并不影響主線創作,唯一較為遺憾的是前傳中沒有把《封神》中的場景表現出來,選擇一筆帶過。
劇中還有許多能夠引起人思考的故事,比如愛和欲的區别,比如五哥作為一個小人的際遇,比如楊戬千年婚姻,神仙成婚也可以是一地雞毛……
或者楊戬與嫦娥的“英雄美人”,彼此欣賞的不過是自己想象中的那個人。
楊婵的思凡,是因愛而愛,還是因為寂寞而愛,也許楊婵自己都說不清。
還有關于玉帝和王母的塑造,玉帝真的昏庸至此嗎?不過是被權力蒙蔽的上位者而已。
所以,衆生平等,神仙又如何!
此外,央視的特效一直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代表,足以笑傲中國特效團隊二十年。
以往其他演員在演繹楊戬這個角色時,通常以額頭上畫一個眼睛,直觀的表達出“三眼仔”的特征。
這一版最具巧思的是對于楊戬第三隻眼的設定,以金色流雲紋代替,平時就畫一個流雲紋,開啟用特效,一般讓它消失,既美觀又不損演員顔值,這應該是神話中楊戬第三隻眼打開的正确方式吧。
畢竟說好的楊戬變化無窮,連一隻眼睛都搞不定,這法術太沒有說服力了!
神話題材總是最好拍的,因為它們存在于千年的口耳相傳中,同樣也是最難拍的,因為時代在變,神話不能一成不變。
但是,老老實實的拍神話劇的人,越來越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