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遊故事的發展過程中,取經五聖中最後出現并加入取經隊伍的是豬八戒。然而豬八戒雖然加入的最晚,卻後來居上,在西遊故事從元朝到明朝,從平話到百回本的演變中大放異彩,與孫悟空一起成了西遊記中的經典形象。
和孫悟空一樣,豬八戒的形象來源,也有不同的說法。有認為是借鑒外來某些神魔形象的“進口豬”說,也有認為是受佛教思想的影響下,一種摩利支天部下“金色豬”說,另外還有認為豬八戒是中國傳統豬文化傳說的集大成,屬于“國産豬”。總的來說,豬八戒的形象來源非常豐富。
豬八戒形象的來源和演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又經曆了怎樣的發展。從今天殘存的資料顯示,隻能得出豬八戒最晚在元代已經加入了取經隊伍,因此,從元代西遊故事向前尋找,才能勉強探尋豬八戒的形象來源。
一、黑豬精的闖入和“黑風大王”的得名元代的《西遊記》平話中有關于豬八戒的直接描述,而且其中描寫的豬八戒至少有這樣三個特點:
(1)豬八戒名為“朱八戒”,是黑豬精;
(2)朱八戒最後證果“淨壇使者”;
(3)朱八戒為豬首人身。
關于這三個特點,在百回本《西遊記》中都有承襲,比如第十八回,烏巢禅師便說“野豬挑擔子,水怪前頭遇”,而第一百回豬八戒最後證果的品級也恰恰是淨壇使者。因此,百回本在創作過程中肯定參考了《西遊記》平話。
在另一個版本《西遊記》雜劇中,一本四出的豬八戒故事(《豬妖幻化》《海棠傳耗》《導女還裴》《細犬擒豬》),可以得出豬八戒形象的幾個特點:
(1)豬八戒自稱“摩利支天部下禦車将軍”,與佛結緣;
(2)豬八戒住在黑風洞,又号“黑風大王”;
(3)豬八戒貪圖美色,曾誘騙裴家女;
(4)豬八戒現出本相,是個大豬精,形象邋遢醜陋;
(5)豬八戒皮膚黝黑,是個黑臉漢;
(6)豬八戒武藝高強,但最終為二郎神手下細犬擒獲。
在最初的取經故事中,并沒有豬八戒的加入,但當西遊故事在流傳中越來越豐富,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包容其他故事後,豬八戒故事便與西遊故事連在了一起,從而被吸納進來。
豬八戒故事以前是獨立的,但是随着取經故事在宋元時期對民間靈怪故事的改造,最終“黑豬精豬八戒”便闖入了取經故事之中,成為了取經中的一員。
同一時期豬八戒“黑風大王”的稱号,有可能是世傳“黑風大王”故事的張冠李戴。
關于“黑風大王”的稱号和故事,《夷堅甲志》卷一有一條記載:
汾陰後土祠,在汾水之南四十裡,前臨洪河,連山為廟,蓋漢唐以來故址,宮阙壯麗,紹興間陷虜。女真統軍黑風天王者,領兵數萬,将窺梁益,館于祠下。腥膻污穢,盈積如阜,不加掃除。一夕,乘醉欲入寝閣,觀後真容,且有媟渎之意。左右固谏,弗聽,率十餘奴仆徑往。未及舉目,火光勃郁,雜煙霧而興,冷逼于人,立不能定。統軍懼,急趨出。殿門自閉,有數輩在後,足胫為關闑剪斷。統軍百拜禱謝,乞以翼旦移屯。至期,天宇清廓,杲日正中,片雲忽從祠上起,震電注雨,頃刻水深數尺,向之糞污,蕩滌無纖埃。統軍齋潔緻祭,捐錢五萬缗以贖過,士卒死者什二三。
這段記載有幾點值得注意:
(1)黑風大王是女真統軍,将窺梁益,在地理位置應該處于西北方位;
(2)黑風大王對環境不加講究,肮髒沆瀣;
(3)黑風大王具有好色的特點;
(4)黑風大王的輕薄舉動沒有得逞,受到一種外在神力的震懾。
将這段記載和雜劇中豬八戒故事相比,會發現二者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首先,黑風大王“黑”的特性與黑豬精的“黑”一緻;其次,肮髒沆瀣和好色的特點為兩者共有;最後,結果是懾于神威,豬八戒被降服,黑風大王也中止了輕薄之舉并百拜祭祀。
然而不同的是,豬八戒是妖魔,而女真統軍是人,以黑風大王為名的故事流傳可能要早于豬八戒名稱的出現。但是如果考慮到創作的曆史背景,就沒有這麼突兀了。
北宋亡國于女真,偏安一隅的心理,容易喚起南方士子對北方金政權的排斥和痛恨,華夏和蠻夷之分,也容易使漢族士人對少數民族存在一種醜化和鄙夷。作為筆記體小說,《夷堅志》的這段記載人物雖然是真的,但事迹可能是道聽途說、添枝加葉後的結果,确實是一種心靈上的自我安慰。
所以在長時間的流傳中,黑風大王故事便逐步異化,進而和豬精故事混合,共同鑄造了豬八戒這一人物形象。
二、從“黑風大王”到“天蓬元帥”當取經故事的發展進入明代并逐漸定型以後,在百回本中,豬八戒除了繼承前面的一些基本形象特征外,又有了新的發展。表現在名稱上便是:
(1)豬八戒通過修煉位列仙班,官封“天蓬元帥”,掌管天河水軍;
(2)豬八戒又名“豬悟能”。
豬八戒又名“豬悟能”,這顯然是為了與“孫悟空”“沙悟淨”之間尋求一緻性。豬八戒通過修煉成上仙,符合道家的修行理論,因為,可以認為是宋元以來取經故事不斷受道教思想影響的結果。
【日】水島爾保布 《繪本西遊記》
即使豬八戒位列仙班,為什麼一定官封天蓬元帥呢?這其實與天蓬元帥的形象和功能有關。天蓬作為道教的主要神祇在唐宋以來便已經确立并廣泛傳播,天蓬是北極大帝的四将之一,因此也多着黑衣,深谙水性。在中國豐富的豬文化中,古人憑借着觀察和經驗總結,認為豬的習性與氣象的變化密切相關,可以預測降雨,因此豬逐漸被神化為地上的河伯水神。這樣一來,豬便和天蓬神将兩者之間通過興風雨形成了一種聯系。
元代以來的豬八戒融合黑風大王出身北方,色玄黑的特征,在方位和外在顔色上又恰與身居北方的天蓬神将一緻,便再次增加了豬八戒和天蓬元帥的相似性,這樣一來,天蓬元帥便加入了取經故事,融合到豬八戒的形象之中。
三、從“朱八戒”到“豬八戒”關于豬八戒,還有一個問題值得特别注意,那就是豬八戒名稱的變化。在元代豬八戒的稱呼是“朱八戒”,并不叫“豬八戒”,隻是到了明代後發生了改變,改“朱”為“豬”。在《西遊記》雜劇第十四出《豬妖幻化》中,豬八戒曾有自白:
将酒來,我和姐姐飲數杯。你丈夫姓朱,我也姓朱。你是好花一朵,伴我槁木兩株。
可見,豬八戒早先确實姓“朱”,雜劇作者有意對此進行了改動。那麼從元到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姓氏的變動呢?元代流行的西遊故事中,豬八戒為什麼叫“朱八戒”?到了明代,“朱八戒”又為什麼改稱叫“豬八戒”?
豬八戒的原型,有一種說法是三國時往西域求法的第一僧人朱士行,“八戒”一名可能是受到另一高僧夏侯澄觀(八戒禅師)的影響,所以,“朱八戒”可能就是朱士行和八戒禅師的融合。不管在人物的形象塑造方面有沒有滲入高僧的特點,但至少從名稱上看悟空、八戒均為佛家法号,所以這種取号來源于佛門大師和佛門教義應該是事實。
“朱八戒”改稱“豬八戒”,應該是受到特定的文化環境和人物形象本身特點的影響。首先,這與中國長期存在的避諱制度和明初的文字獄有關。明朝的國姓是朱,所以豬八戒你這隻妖怪就不能姓朱了。而且明朝的文字獄讓當時的文人常有一種誠惶誠恐的避禍心理,一不小心可能就丢命,所以穩妥一點,“朱八戒”還是叫“豬八戒”的好。
【日】水島爾保布 《繪本西遊記》
其次,改“朱”為“豬”更能使名實相符。百回本中對于師徒四人常用的明姓都有了交代:
唐三藏,“唐”取國姓,“三藏”是指經作号,取西天有經三藏之意。
孫悟空,“孫”以身似“猢狲”取的姓,“悟空”按派取的名。
沙和尚,“沙”是菩薩指沙賜姓,取“悟淨”為法名。
豬八戒,“豬”是菩薩指身為姓,取“悟能”為法名。
在師徒四人中,唐僧、沙僧以人的形态出現,孫悟空、豬八戒則以半人半獸的形态出現。而人物的姓名都有一定的指代,前三者都與國、與地、與身相聯系,作為半人半獸的豬八戒自然也同半人半獸的孫悟空一樣,以身為姓了。
四、總結豬八戒的形象,在元以前本有一種獨立存在的豬八戒故事,後來慢慢與西遊故事發生了聯系,并最終被西遊故事吸納進來,成為了取經中的一員。豬八戒的形象也與黑風大王、天蓬元帥的故事融合,再加上由元入明,從“朱八戒”改名為“豬八戒”,漸漸的使豬八戒的人物形象豐富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