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 錢歡青
《這個殺手不太冷靜》成為春節檔票房黑馬,說明在“歡度佳節”的氛圍中,喜劇片無疑是電影市場的“剛需”。苦哈哈一年,太多人想要在電影院哈哈大笑,完全放松一下。嚴肅思考太累,想半天才能笑的幽默也太累,最好就像烈酒入愁腸,笑料要直接撓到我們的胳肢窩裡,讓我們不得不笑。
《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确實能讓人在很多時候不管不顧地哈哈大笑。影片也用了最保險也最能逗人樂的戲中戲的方式。“戲中戲”之所以能逗人樂,全在于戲中不同人物的“受限視角”和觀衆的“全知視角”産生的落差。因為搞笑效果立竿見影,所以這種方式也常被用于小品。以《這個殺手不太冷靜》而言,最大的“笑料發動機”就是魏成功(魏翔飾)一直以為自己在演一部有關殺手題材的黑幫片,自己正在全力塑造“殺手卡爾”的角色。而真正的以哈維(陳明昊飾)為首的黑幫,則一直以為他就是神秘的頂級殺手卡爾。也就是說,黑幫誤以為魏成功是卡爾,魏成功誤以為黑幫是演員。而觀衆當然知道是怎麼回事。于魏成功而言,既然是演戲,面對黑幫當然應該不懼不怕,潇灑如“小馬哥”;于黑幫而言,既然“卡爾”是頂級的神秘殺手,當然要全力以赴、認真面對。在雙方“交鋒”的過程中,笑料于是密集産生。比如魏成功第一次以玩具槍頂住哈維的腦袋,到第二次時直接用中指頂住哈維的腦袋,而哈維手下一衆彪悍打手則如臨大敵,令人噴飯。
如果說影片中導演安排的黑幫故事是一場戲,那麼魏成功自以為出演的又是一場戲,戲中戲因為視角落差帶來了巨大搞笑空間。其實《這個殺手不太冷靜》還有一個故事套故事的結構,而這“故事裡的故事”的設置顯然是導演為了讓影片達到“笑中帶淚”的效果。其中最重要的故事當然是魏成功這個草根群衆演員的奮鬥之路,或許觀衆可以從中看到《喜劇之王》的影子,雖然故事因為太過俗套而很難再讓觀衆獲得新鮮感,但因為飾演魏成功的魏翔在現實中也是第一次演男主角,戲裡戲外的人物“互文”,讓這個俗套的故事獲得了感動人的新鮮力量。以此而言,影片結束後的花絮鏡頭:影片殺青時魏翔對劇組的感謝,對自己首次出演主角的激動,都成為整部影片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另一個“套”在魏成功身上的故事,則主打煽情:魏成功的好友意外去世,為了不讓其眼盲的父親傷心,魏成功把自己假裝成朋友,已經在現實生活中演了五年朋友。這個在緊張的黑幫和殺手故事中“擠”進來的小故事,确實讓魏成功的角色變得更為豐富,但煽情的痕迹還是太重,要在被“擠”出來的極短時間内達到迅速讓人感動的目的,便使得這一故事呈現出過度小品化的特點。
而事實上,或許是為了突出“爆笑喜劇”的特點,整部影片其實也有小品化的特點:誇張的服飾、表演等等。因此有時候會讓人覺得這是一個超長版的小品。除了讓人聯想到小品,整部影片也更容易讓人想到舞台劇,魏翔的表演确實出色,但整部影片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一個角色,其實也是一種冒險。以“黑幫誤以為魏成功是卡爾,魏成功誤以為黑幫是演員”這場生産了大量笑料的戲為例,雖然看的時候非常好笑,但其實也讓人隐隐産生一絲“鬧劇”的想法。事實或許也是如此,為了更多地“生産”笑料,這場戲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魏成功身上,導緻本屬于“現實”故事的黑幫也被戲谑化了。這樣就讓笑料變得輕飄,而不是紮實。
這或許是因為影片過度看重笑料的生産而忽視叙事力量的結果。最明顯的例子或許是在邏輯和叙事上漏洞百出的結尾。賀歲片當然要皆大歡喜,但如此不顧人物性格特點(尤其是黑幫老大哈維)和事件發展邏輯的“大團圓”,也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影片的“小品化”或者說鬧劇的特點。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确實還挺搞笑,但也僅此而已。這是一種用套路化的手段帶來的“速效”喜劇;而不是在深厚的生活和紮實的叙事中生長出來的智慧的歡樂和悲傷。——而後者需要太多時間和積澱,不适合這個掙快錢的電影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