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秋分時令又逢秋分
秋分時令又逢秋分
更新时间:2024-11-18 11:06:52

秋分時令又逢秋分(今日秋分晝夜平分日)1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秋分,八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秋分之謂,一指秋季過半,二指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晝夜均而寒暑平。”北宋謝逸有詞《點绛唇·金氣秋分》雲:“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文子·上仁》道:“萬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

秋分時令又逢秋分(今日秋分晝夜平分日)2

1 秋分三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秋分,八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秋分之謂,一指秋季過半,二指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晝夜均而寒暑平。”北宋謝逸有詞《點绛唇·金氣秋分》雲:“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文子·上仁》道:“萬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

秋分時令又逢秋分(今日秋分晝夜平分日)3

2 食飲養生

“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食,寒衣服。”

——《飲膳正要》

“當秋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

——《壽親養老新書》

秋分時期飲食要多酸少辛忌苦燥:秋分前後依然是延續了白露燥的特點,此時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燥易傷肺,在飲食方面注意多食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等,應當注意的是,此時應季食物蟹類味鹹,性寒,脾胃虛弱的人應少些使用,蟹雖肥美,但要因個人體質而異。在選擇藥物時,可選一些益陰中藥如沙參,麥冬,桑葉等,可适當泡水服用。

【杏仁雪梨麥冬茶】

材料:杏仁10克、雪梨1個、麥冬10克。

做法:将杏仁、雪梨(去核帶皮)、麥冬用水煎,代茶飲,連續飲用2~4周。

功效:适用于燥邪傷肺者,出現咽幹、鼻幹,幹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大便幹者等。

【潤肺止咳粥】

材料:黃芪15克、五味子10克、幹百合30克、大棗5枚、粳米50克。

做法:将黃芪、五味子用水煎30分鐘,濾除藥汁加入幹百合、大棗(掰開去核)、粳米,加水适量,煮粥食用。

功效:《遵生八箋》中記載:百合有“制伏相火,滋養真陰,津潤肺腑,上降心火,下生腎水,清熱,化痰火,䧏水,令人無病矣”的功效。如若入秋會幹咳,遇風冷發作,平時氣短、畏風寒、易感冒者,可提前服用這道美食,能起到預防咳嗽的作用。

【青蘿蔔陳皮煲鴨湯】

材料:青蘿蔔600克、陳皮1/4個、鴨1隻(約600克)、生姜2~3片。

做法:青蘿蔔去皮、洗淨、切厚片;陳皮浸泡,去瓤;光老鴨切去尾部及去腳,去内髒。然後一起與生姜放進鍋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兩個半小時,調入适量食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青蘿蔔、鴨肉可撈起拌入醬油供佐餐用。

功效:清肺熱、潤咽喉。青蘿蔔為蘿蔔的一個種類,性微涼,味甘、辛,功能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順氣利尿、清熱解毒;陳皮性平,味甘、酸,具調中、祛滞、消痰、宣通五髒的功效;老鴨性平、微寒涼,味甘、鹹,具滋陽補虛、利尿消腫的作用。

3 暢意安居

“謹查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素問至真要大論》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甯,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秋分雖然未到“秋風掃落葉”的時候,但因為日照減少,天氣變涼,花木凋零,敏感的人就容易出現低落、悲傷等“悲秋”的情緒。秋分過後,秋高氣爽,天氣宜人,登高望遠有助于幫助我們開闊心胸,豁達胸懷,暢達情緒。且高地山林空氣清新,浮沉污染物比平地少,在這樣的環境中鍛煉,對我們的身心健康大有益處。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時晝夜溫差加大,早晚應注意添衣保暖。“春捂秋凍”的“凍”是相對于“捂”來說的,因此,“秋凍”要掌握合适的度。由于秋分時節晝夜溫差大,早晚氣溫低,且人體的氣血内收,體表陽氣變弱,還是應該注意保暖,随着氣溫變化增減衣服。尤其是老人、幼兒和體弱多病者,不要過度追求“秋凍”。若是衣着太過單薄,人體就會調動陽氣運行到體表,以禦病邪,不利于氣血的收藏。

秋分時令又逢秋分(今日秋分晝夜平分日)4

4 針刺艾灸

秋分過後天氣轉涼,胃腸道對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如泛酸,胃痛,腹瀉等。因此是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時增加衣物。這時寒邪、風邪、燥邪也漸漸增多,免疫力下降,怕冷、感冒咳嗽、腰酸背痛等虛寒性疾病也随之多發。秋分當令之時,借助陽消陰長的變化,因勢利導實施艾灸,可以溫通陽氣,祛風散寒,扶助正氣,有效增強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其中反複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等患者艾灸更為有效。此時艾灸可選擇足三裡、膻中、湧泉等溫補穴位。

【足三裡穴】

定位:位于小腿外側,犢鼻穴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橫指。簡便取穴法:在外膝眼處四指并攏,食指靠近膝蓋凹陷處,小指外側緣與胫骨交叉點即足三裡。

适用: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下合穴,脾胃虛寒的患者,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虛寒性胃腸病等人群尤為适合。

灸法及功效:溫補脾胃,兼溫腎陽、助肺氣。先點燃兩根艾條,在兩側足三裡灸,距離皮膚2-3cm,使施灸部位紅暈而不灼傷為度。持續3~5分鐘,每天1次,可增強體質,預防秋冬脾胃虛寒性疾病的發作。

【膻中穴】

定位:位于前正中線,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适用:膻中為人體“氣會”,又是心包經之募穴。艾灸本穴适用于肺虛的患者,包括寒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寒性哮喘、過敏性鼻炎,以及反複呼吸道感染。

灸法及功效:艾灸本穴可溫肺化飲、寬胸理氣、止咳平喘。操作時,選取胸口的膻中、脖子後面的大椎作為施灸的部位。用艾條先灸膻中,後灸大椎,方法同上。此法在睡前進行較好,時間可稍長,灸10~15分鐘,能溫通經絡、幫助睡眠,預防秋冬呼吸道疾病的發作。

【湧泉穴】

定位:在腳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簡便取穴法:将腳趾向腳心彎曲,腳掌的前方“人”字型的交叉點即本穴。

适用:湧泉是足少陰腎經的井穴,适用由于腎陽虧虛、寒濕内侵,緻使筋骨、肌肉病變者,包括虛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凍瘡等。

灸法及功效:晚上熱水洗完腳後,擦幹,點燃艾條,懸在兩腳心前1/3處湧泉穴,來回移動艾條,使施灸部位溫熱而不灼傷為度,灸3~4分鐘。

秋分時令又逢秋分(今日秋分晝夜平分日)5

5 道法自然,碩果豐收

秋分之後,此時全國大部分地區真正意義上進入秋季,雷聲收斂,雨水逐漸減少,天氣逐漸幹燥,暑熱逐漸消散,晝夜溫差增大,天氣逐漸見冷,應注意順應自然,添衣保暖。秋季有些人群情緒敏感可能會産生悲傷情緒,秋氣肅殺屬金,且肺對燥邪最為敏感,肺在志為悲憂,因此最應注意對肺髒的保護,且自身可有意識進行情緒自我調節。秋分過後可順應大自然陽氣逐漸收斂的規律,早卧早起,适當運動。由于寒氣肅殺,因此可以通過艾灸足三裡來溫暖脾胃之氣,灸膻中來溫暖肺氣,灸湧泉來溫暖腎氣,但同時注意食用養陰的食物,防止助燥傷陰。

秋意漸濃,涼風習習,碧空澄澈,丹桂飄香,蟹肥橘黃,氣候正适宜,豐收正當時!

本文作者為預防保健科主任、主任醫師提桂香 呂品副主任醫師 黃夢文、曾靜碩士研究生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