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河南衛視殺瘋了」登上熱搜第一。
話題閱讀量破10億。
魚叔一頭霧水地點進去,目瞪口呆地退出來。
因為被徹底征服了。
原來是河南衛視的端午晚會「端午奇妙遊」火了。
其中最驚豔的節目,當屬水下中國風舞蹈表演《祈》。
舞者化身洛神,在水中演繹飛天姿态,娉婷袅娜。
拂袖起舞,衣袂輕揚。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飛天時的背景是《千裡江山圖》
曹植誠不我欺,當真如《洛神賦》所書:
「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
不到兩分鐘的節目,每一幀都是壁紙,美得驚心動魄。
就連《人民日報》,新華社,外交部也競相轉發。
節目驚豔,那為什麼說是河南衛視「殺瘋了」呢?
春節至今,四個月時間。
從春節晚會,到元宵晚會,到清明特别節目,再到端午晚會。
四檔節目均分9.9,河南衛視四次出圈。
一次出圈,可能存在偶然性。
如果連續四次,便足以形成一種文化現象。
傳統晚會,這種印象中味同嚼蠟的演出形式,愣是被河南衛視一次次玩成了「王炸」。
下面,魚叔就來複盤河南衛視的「封神之路」。
河南衛視封神的第一步:牛年春晚。
晚會的舞蹈節目《唐宮夜宴》,火遍全網。
由14位舞者扮演唐朝的宮廷少女樂師。
體态豐腴,表情俏皮,化斜紅妝容,着三色襦裙。
美得各有風韻,不再是統一的「白幼瘦」。
她們含胸踱步,低頭扭腰,穿梭在一幅幅古籍名畫之間——
有《簪花仕女圖》《搗練圖》《千裡江山圖》《明皇幸蜀圖》等。
營造出了一種「博物館奇妙夜」的奇觀。
随着号角響起,畫風突變,她們整齊列隊進殿——
「九天阊阖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以一曲華麗的宮廷樂舞,結束節目。
《唐宮夜宴》完全打破了人們對古典舞的認知。
編導陳琳找到了一種「反古典舞」的演繹方式——诙諧輕松,又不失古韻,深受年輕人喜愛。
随着《唐宮夜宴》爆火,更多人關注到河南衛視春晚。
整場看下來,精彩的節目不隻《唐宮夜宴》。
比如太極拳表演《天地之中》。
兩位太極拳冠軍,身穿宇航服在舞台中央打太極。
以太極喻「飛天夢」,将渾天儀和宇航員并置,非常巧妙。
因為太極本身,也包含了古人試圖參透宇宙奧義的願想。
整個節目充滿了力量感與科技感,被網友稱為「中原賽博朋克」。
再比如緻敬抗疫英雄的豫劇戲曲聯唱《白衣執甲》。
共有三段:《穆桂英挂帥》《天仙配》《花木蘭》。
分别對應抗疫期間的真實事迹。
當事人來到現場,與著名的戲曲藝術家一同演唱。
其中《花木蘭》一段對應的場景是:
一名護士無法回家,隻能隔空擁抱她的孩子。
借此歌頌抗疫中沖在一線的女性醫務工作者。
《白衣執甲》将傳統藝術與現實意義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在春節晚會出圈後,河南衛視表示:
「何以回報,唯有作品。」
所以,為了回饋網友的支持,臨時決定加更一期:元宵晚會。
僅用時10天,就打造了一出最特别的元宵晚會——
實景拍攝,取消主持人,全程表演,以博物館裡的文物串聯古今。
有網友調侃說:
「做特效的錢春晚都花光了,隻好給各位看實景了。」
沒想到,原本作為「禮物」的元宵晚會,又爆了。
歌舞節目《芙蓉池》,再次請到《唐宮夜宴》的14位舞者。
她們在洛陽應天門外交頭接耳,追逐笑鬧。
然後一路小跑登上城樓,進入明堂。
跟随她們的視角,盡攬大唐盛景,真可謂是:
「鬓雲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
最後仍以一曲舞蹈結尾,美不勝收。
還有豫劇《五世請纓》,延續了《白衣執甲》的現實意義。
通常來說,出演《五世請纓》隻需一位佘太君。
但在元宵晚會的舞台上,破例出現了四位佘太君。
緻敬在中印邊境沖突中犧牲的四位烈士。
其中王焯冉和肖思遠兩位烈士是河南籍的。
古有佘太君百歲出征,今有邊防将士舍生取義。
當四位佘太君在台上齊聲高唱:
「少年人盼的是立功邊境,年老人我喜的是一門忠貞。」
那一刻令人動容。
接着就是清明特别節目。
實景版《紙扇書生》又刷爆熱搜。
春和景明,書生們儒雅有禮,「風乎舞雩,詠而歸」。
起舞的地點一路輾轉,途徑嵩陽書院、嵩嶽寺塔、中嶽廟、老君山。
兼容并包了「儒釋道」三家文化。
然後就到了最近的端午晚會。
河南衛視延續着超高水準的節目質量。
除了舞蹈節目《祈》,其他幾個節目同樣出彩。
比如中國古樂演奏《蘭陵王入陣曲》,在洛陽栾川白雲山取景拍攝。
音樂之外,還暗藏着一個動人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對父女。
父親可能是前往日本教習琵琶的樂師,隻是一去便杳無音訊。
鯉魚旗暗示父親在日本
遙想異鄉的父親,母親心懷不忿。
她狠心剪斷了琵琶弦,阻止女兒彈奏。
可女兒最終還是學會了《蘭陵王入陣曲》。
父女兩人隔空琵琶合奏,絕對是最高級的視聽盛宴。
大弦如急雨,小弦如私語。
千年禁曲,得以一聞。
這個故事也暗合了曆史上的典故:
《蘭陵王入陣曲》于唐朝傳至日本。
而後唐玄宗因其「非正聲」下诏禁演,一度失傳。
直到1986年,才從日本尋回。
這個節目實則也在提醒着我們:
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僅要輸出,更要守護與傳承。
當然,還有河南衛視從未失手的舞蹈節目《麗人行》。
在「雲想衣裳花想容」的開場白後,一個個唐朝美人從屏風後現身。
依次集結至宮殿起舞。
《麗人行》的舞蹈表演和轉場,足以秒殺一大票國産古裝劇。
就這樣。
河南衛視通過一個個用心制作的節目,在同質化嚴重的傳統晚會市場中脫穎而出,立起了「精品」的招牌。
看到這,或許很多人都好奇:
過去幾年不溫不火的河南衛視,為什麼在今年突然支棱起來了。
簡單來說,是「地利,天時,人和」共同作用的結果。
但魚叔覺得,這一切并非偶然。
地利,就是河南厚重璀璨的曆史文化。
作為中原文化的發祥地,有人形容河南: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
《唐宮夜宴》中出現過的賈湖骨笛、武曌金簡、蓮鶴方壺、婦好鸮尊都是河南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正因如此,河南衛視一直以來都格外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播。
推出了《梨園春》《華豫之門》《漢字英雄》《成語英雄》《武林風》…還有最近開播的《隐秘的細節》。
河南衛視的傳統文化節目,從來沒令人失望。
天時,河南衛視趕上了短視頻最火的時代。
相比動辄數小時的晚會,河南衛視依靠一段段5分鐘以内的内容出圈。
接着反哺到整個衛視。
但。
天時和地利終究是外因,真正重要的是人和。
河南衛視今年的崛起,離不開内部新的制度——
公開選拔,能者上。
競聘成功後,導演會獲得對節目相當大的主動權。
所以我們能看到,河南衛視今年四次晚會的導演都不一樣:
春節晚會:陳雷
元宵奇妙夜:路紅莉
清明奇妙遊:錢林林
端午奇妙遊:陳佳
如此确保了每次晚會的創新性和多元化。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最為突出的兩個節目《唐宮夜宴》和《祈》,都是全女性班底打造。
女性導演和策劃,加上女性演員。
對于以女性為主角的故事,能理解得更加透徹。
也更懂得如何在節目中展示女性的「韌」與「美」。
對于細節的把控也更精準,例如妝容,服裝,配飾等。
最終落實到節目中,就是無可挑剔的。
比如拍攝《唐宮夜宴》時。
畫黛眉、貼花钿、描斜紅、塗唇脂,不放過唐代妝容的每個細節。
為還原唐代女性的「豐腴美」,舞者們需要穿上厚厚的棉服。
嘴裡含着棉花,讓臉鼓起來。
她們每天要長時間帶着濃妝排練,睡覺時間不到4小時。
當棉花取出後,有些舞者的牙框甚至被頂到出血。
再比如拍攝《洛神水賦》時。
水下舞蹈本身就很高難度,還要配合拍攝。
舞者腰綁15斤配重,下水拍攝50秒,再浮出水面換氣。
每天要出入水大約200次,拍攝過程持續三天。
而且這其中也充滿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有時候可能動作到位了,但是衣袂擺動的角度不對,還是要重拍。
最終,在水下泡了26小時,才将1600多年的曆史,濃縮在這100秒裡。
可以說,河南衛視的出圈,就是因為用對了人。
所謂曆史,都是由人創造和見證的。
所以無論是還原曆史,還是制作節目。
人,永遠是最重要的。
用端午晚會執行策劃徐娜的話來形容:
這就是一群堅持做文化節目的人,遇到了一群等待文化破圈的人。
然後一切就發生了。
河南衛視的出圈,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啟發。
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這個詞:
文化自信。
有了文化自信,再談文化輸出,就是水到渠成的過程。
比如外交部賬号下老外的評論,都被《祈》震撼到了。
河南衛視憑一己之力,拉高了中國傳統晚會的審美水平。
因為過去的傳統晚會,通常是為節日氣氛服務的。
對于傳統文化的呈現更是可有可無。
不僅節目編排老套,價值觀也越來越保守。
這麼做的後果,就是導緻年輕觀衆流失。
但河南衛視不一樣。
他們果斷放棄了這種「安全」的做法。
轉而用時髦的,先進的,前衛的技術去呈現傳統文化。
就說《唐宮夜宴》。
短短5分鐘的節目,用上了摳像、3D、5G和VR、AR等技術。
這才制造出了一出視覺奇觀。
也把流失的年輕觀衆重新拉回來。
已經有很多人開始期待河南衛視的下一檔晚會——七夕奇妙遊。
發現了嗎?
改變就是這樣發生的。
我們見過追劇的,追電影的,現在有了追晚會的,真是活久見。
其實并不是年輕觀衆不喜歡傳統文化,不喜歡豫劇,不喜歡舞蹈表演。
隻是之前沒遇到真正優秀的作品。
而且,赢得年輕觀衆的喜愛,對河南衛視而言也是一種正反饋。
證明了這樣的表達方式是受歡迎的。
能夠讓主創在今後的創作中,擁有更大的自由度。
就像河南衛視的總監劉林軍說的:
「年輕人讓我們做文化節目不再沮喪。」
河南衛視很窮,春節晚會隻有500萬預算。
所以請不起流量明星,但卻做出了5000萬的節目效果。
河南衛視很窮,沒錢買熱搜。
但是沒關系,全體網友都是自來水。
這兩點,足以狠抽資本一記耳光了。
最後,魚叔再說一個小細節。
一般來說,傳統晚會的緻謝環節,都是往上緻謝的。
但仔細看河南衛視的緻謝環節。
自春晚以後,連續的三檔晚會,都會特别鳴謝「全國網友」。
之前曾有人問過河南衛視的藝術總監李暄,晚會為什麼不像其他衛視那樣請流量明星?
李暄說:「因為人民群衆就是最大的流量明星。」
像這樣從上至下都把觀衆放在首位的節目,就活該它火。
河南衛視,恁真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