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風俗有哪些?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随着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已不斷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現如今的人們除了沿襲以往拜年的方式外,又興起了網絡拜年和電話拜年等,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春節習俗風俗有哪些?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春節習俗風俗有哪些
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随着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已不斷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現如今的人們除了沿襲以往拜年的方式外,又興起了網絡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開門炮仗。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是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貼畫雞。中國民間将新正的前八天分别以六種動物和人、谷相稱。正月一日為雞日,即吉日。用雞辟邪之舉,方法是殺雞著門或貼畫雞于門,稱之為貼畫雞,寄托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消災免禍、趨吉避兇的美好願望。
吃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着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着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财的意思。
吃湯圓。大年初一早晨吃湯圓具有着特殊的意義,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團圓美滿。大年初一這一天,湯圓不叫“湯圓”,叫“元寶”,吃湯圓也不叫“吃湯圓”,叫“得元寶”。
給壓歲錢。過年給孩子一些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民俗。壓歲錢飽含着長輩對晚輩的祈福求安。在中國,關于壓歲錢的來由,民間曾有一些流傳甚廣的故事,比如說古時候有一個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來禍害小孩。于是人們就點亮燈火通宵不睡,并把銅錢放在孩子枕邊以避邪,這就是“守祟”、“壓祟”,後來也稱為“守歲”、“壓歲”。
迎接竈王爺。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将某人“炒鱿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竈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迎财神/路頭神/送窮/開市。正月初五被稱為“破五”,這一天對于商家來說是個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廣進,迎财神正是這天。 “商店這天要開張,放鞭炮。 ”
石頭生日/送窮(送子)。初五剛把财神迎進門,初六就要送走窮神。送窮神這一天,要在家裡面進行大掃除,掃出來的垃圾,還有沒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還要喝一種素菜湯,這種湯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種蔬菜做成的。
人日/撈魚生/攤煎餅/踏青/登高。正月初七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娲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镂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