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愛迪生開了一家發明工坊,雇了一群夥計為他發明創造,成果自然都歸他所有。一天,愛迪生見到邁布裡奇發明的物動鏡,盤兒一轉,馬兒就跑,當時就留了心。沒幾天,愛迪生就去專利局發表了一通聲明,說自己将要發明一種比他之前的留聲機更神奇的“留影機”。
當然,聲明歸聲明,發明的差事自然交給了他最能幹的夥計迪克生。于是,迪克生帶着一群手下忙了四五年,終于發明出一種比物動鏡神奇百倍的活動影像機器。那是個木箱子,上頭有個孔,機器一開動,湊上去就能看見人兒跳舞,讓人目睹過去發生的事情。愛迪生很高興,管這個寶貝叫“活動視鏡”。
新機器一經推出,商人們自然蜂擁而至,愛迪生賺得合不攏嘴。不過好景不長,活動視鏡怎麼看都和當時市面上流行的西洋鏡差不多,隻是一個影能動,一個不能動。可愛迪生不在乎,因為他認為活動視鏡就是西洋鏡的一種。當别人也開始仿造這種機器的時候,他的生意就一落千丈了。
當一位叫諾曼的好心而有遠見的商人向他建議,把活動視鏡改造一下,使它不再供一個人獨樂,而是能放給一群人看的放映機時,愛迪生滿不在乎。他說,如果發明了這樣的機器,那好買賣就全毀了,“到時候十台機器就能滿足全國,這簡直是殺雞取卵。”
雖然在諾曼孜孜不倦的催逼下,愛迪生于1894年終于勉為其難地答應開發放映機,可為時已晚,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在1895年底推出了真正的電影機,合拍攝、洗印與放映為一體,大受歡迎。
關于電影的誕生,至今為愛迪生鳴不平的聲音仍不絕于耳。但為什麼曆史最終選擇了盧米埃爾兄弟,而不是愛迪生呢?或者說,為什麼曆史選擇了電影機,而不是活動視鏡?
愛迪生作為一個商人,的确有過人之處。他的活動視鏡在1893年就推向了市場,1894年,郝岚德兄弟開辦了活動視鏡屋,推開了商業應用的大門。而在1893年,為了提供活動視鏡所需的影像内容,愛迪生搭建起一個因為酷似警察沖鋒車而被戲稱為“黑瑪麗亞”的攝影棚,這可能是全世界第一個攝影棚。制作和放映産業鍊在他手中形成,這無疑具有很大說服力,令一些人認為愛迪生是電影之父。
那麼,盧米埃爾兄弟的做法究竟與愛迪生有哪些本質的不同?這在于活動視鏡并不是如今我們熟悉的那類放映裝置,它像西洋鏡一樣,每次隻允許一人觀看。而愛迪生也認為,活動視鏡就是一種西洋鏡,這使他的活動影像裝置始終是以“獨自窺探”的形态呈現在大衆視線裡。
當活動視鏡的營業額直線下跌,市場份額隻剩下一成左右的時候,為了扭轉頹勢,愛迪生并沒有選擇生産放映機,而是在1895年推出了有聲活動影像設備“卡尼風”,它仍然是一種窺視鏡機器,每次隻供單個顧客透過窺視孔觀看,同時耳朵裡塞着聽筒。而且根據曆史學家的調查,其實卡尼風的音畫并不像愛迪生所宣揚的那樣是同步的。
而盧米埃爾兄弟在1895年12月向世人展示的不隻是一台神奇的機器,而是一個讓電影發生、容納了電影的政治經濟關系的公共休閑空間。在巴黎的大咖啡館印度沙龍裡,盧米埃爾兄弟向33名觀衆放映了影片,這33人每人支付了1法郎的門票。這個空間,後來演變為所謂的“電影院”。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帶刀客
來源|《百家講壇》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