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分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我們大家說的輻射一般指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有足夠的能量可以将原子或分子電離化,非電離輻射則否。
醫療輻射對人體安全嗎?
答案是風險極低。
醫學上一般采用毫希伏(mSv)來衡量輻射危害性,隻有遭受100毫希伏(mSv)以上的輻射量,人體患癌的概率才會明顯增加。下面給大家分别介紹B超、X光片、磁共振、CT這幾種檢查的輻射情況:
1、B超:沒有輻射
B超的原理是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不同的組織,特别是組織界面時會産生反射波,超聲探頭一面發出超聲,一面接受反射波,并通過計算反射波成像。就像挑西瓜一樣,邊敲邊看,顯示病竈情況。多用于孕期産檢,查看胎兒狀況。“超聲科”的檢查項目是沒有輻射風險的,所以做多少次超聲檢查,都不用擔心輻射的問題。
2、X光片:有輻射
拍一張X光胸部正位片吸收的射線量為0.12毫希伏(mSv)。約為造成人體損傷的單次最大接受劑量的1/20000,所以說,一次普通的X線攝片檢查,對人的危害程度并不大,無需過多擔心。
3、磁共振:沒有輻射
起先叫“核磁共振”,但一聽到“核”,老百姓就覺得有核輻射,确切說來,就是在磁場中,讓受檢者身體裡的原子(主要是氫原子)發生共振,然後接收這個共振的能量進行成像,它不使用x射線,因此沒有輻射,完全不用擔心輻射的問題。為了避免誤會,現在已經改名叫“磁共振檢查”。
簡單說就相當于用手搖一搖,讓水分子振動起來,再平靜下來,感受一下裡面的振動。所以,磁共振也被戲說為是搖搖看的檢查。
4、CT:有輻射
專家提醒:相對普通X光片很低的輻射量,CT檢查的輻射量可能要高出10倍、30倍,甚至是上百倍,這與CT機性能、掃描部位、成像的清晰度有關,尤其是心髒CT的輻射量相對較高。大家也不必太緊張,目前CT檢查的輻射量都在安全範圍内,而且CT設備中的X線管就像日常用的燈管,有不同的瓦數,還可調亮度,因此輻射量不是恒定的,是可以調節的。
CT的檢查原理是X光會分層穿過人體,之後通過電腦計算後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來看,其優點是可以分層看,而且經計算後可以顯示出更多的組織信息。
5、PETCT:有輻射
PETCT在檢查中需要使用特殊的放射性藥物,此外還要用到CT,因此有輻射。
有輻射的檢查輻射量大嗎?
本底輻射量是指一個人正常工作生活一年所接觸到的輻射量總和,大約每年3mSV。
依據上表,給手拍一張X平片所接受到的輻射量約等于正常1天所接觸到的輻射量,所以X平片檢查還是非常安全的。
同時,我們發現CT的輻射量的确要比X平片大許多,也遠遠要高于本底輻射量,但CT檢查在某些疾病的診斷上,有着X平片無法比拟的優勢。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配合安全的檢查設備,合理的檢查時間間隔,權衡診斷疾病的利弊,CT依然是影像學檢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對于X線、CT、B超、核磁共振,這些常用的影像學檢查,很多人分不清楚,現在,我們把身體比作食物,專家告訴你這些檢查如何發揮不同的作用
X光:像把面包壓扁了看
X光會穿過人體,遇到被遮擋的部位,底片上不會曝光,洗片後這個部位就是白色的。
就像一片面包或一塊棉花,看不到裡面的纖維紋理,但用手壓癟了會清晰一些。X光最大缺點是受制于深淺組織的影像相互重疊和隐藏,有時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攝X光片。
CT:像把面包切片看
CT的檢查原理是X光會分層穿過人體,之後通過電腦計算後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來看。優點是可以分層看,經計算後可以顯示出更多的組織信息。
B超:像挑西瓜前敲一敲
B超的原理是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人體組織時會産生反射波,通過計算反射波成像。就像挑西瓜一樣,邊敲邊看顯示病竈情況。
核磁共振:搖一搖再看
核磁共振機使用較強大的磁場,使人體中所有水分子磁場的磁力線方向一緻,這時核磁共振機的磁場突然消失,身體中水分子的磁力線方向,突然恢複到原來随意排列的狀态。簡單說就相當于用手搖一搖,讓水分子振動起來,再平靜下來,感受一下裡面的振動。所以,核磁共振(MRI)也被戲說為是搖搖看的檢查。
那麼,針對不同病情,X光片、CT、磁共振、B超等應該怎麼選?
1、外傷骨頭——粗看X光片、細看CT
如果懷疑傷到了骨頭,X光片的檢查結果快速易得,一般是最先選擇。如果要進一步更細觀察,可以選擇CT。超聲、磁共振對于骨皮髓質等看不大清,其效果不及X射線為基礎的X光片與CT。
2、頸椎腰椎——最佳選磁共振、次選CT
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椎間盤疾病需要觀察椎間盤與相應的神經根,要想更好觀察這些軟組織,最優選擇就是磁共振。同樣,對于關節、肌肉、脂肪組織檢查,磁共振也是首選。
3、胸部——X光胸片
4、腹部盆腔——B超
5、心髒——除冠心病用CT,看心功能用超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