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的家鄉有用笤帚(tiáo shao)疙瘩(gā da)陪小孩兒睡覺的習俗。
這是本地農村的一種傳統習俗,我小時候就知道。後來我到城裡學習和工作,一晃兒四五十年過去了,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我也不知道這是本地的習俗,還是更大地域的習俗。
過去,農村婦女坐完月子,就得下地幹活了。屋裡屋外的家務活兒,包括縫縫補補,洗洗涮涮,做飯刷碗,挑水抱柴火,喂豬喂雞,掃地扔纥繷(gē neng,垃圾),裡裡外外忙活。
當婦女下地幹活的時候,就要把孩子獨自扔在屋子裡,當然,多數是小孩兒睡覺的時候。一般冬天睡在炕上,夏天睡在悠車子裡。這時,媽媽會把掃炕笤帚放在孩子的身邊,讓它陪着孩子睡覺。
東北悠車子(網絡圖片)
我問過這件事情的道理。大人說,放個笤帚疙瘩給孩子做伴兒,省得孩子害怕,睡覺會安穩。還說,笤帚疙瘩避邪氣,省得孩子受到“埋汰東西”的驚吓。
掃炕笤帚(網絡圖片)
笤帚祛病辟邪,這個說法确實存在。遼西的五月節(端午節),孩子們戴的荷包上,都會挂上一把小笤帚,也是祛病辟邪的意思。在家鄉,還有笤帚疙瘩顯靈,保護孩子,與邪魔外道鬥法的講究兒(民間故事)。
在錦州方言中,把笤帚稱tiáo shao,掃帚稱shào shao,而把刷鍋的刷帚稱為shuā shao。掃,做動詞又發音為chǎo,與“炒”同音。
刷帚(網絡圖片)
笤帚是用脫粒後的高粱穂頭紮的,箭杆兒的一端是笤帚把兒,
紮笤帚(網絡圖片)
末端叫笤帚篾子(mí zhi)。笤帚篾子慢慢磨損,會變得越來越短,笤帚把兒顯得越來越長,所以,人們一般把用過的笤帚稱為笤帚疙瘩。最後,笤帚篾子基本磨光了,就叫笤帚骷髅(kū lou)了。
等孩子長大了,笤帚疙瘩也是大人打孩子的神器。
(本文作者為非遺項目《錦州方言》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農業文化遺産##民俗##東北話##錦州方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