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可以讓我們“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鼈。”讀書可以明理,明理可以修身,修身可以做人。“讀萬卷書,可以 行萬裡路”。當然,讀書一定要選擇有益的書來讀,因為“盡信書不如無書”。
最近,我又開始重讀名著《水浒傳》。這次我想展開兩個話題:
話題一:為什麼要再次重溫這部經典著作。
對于這部著作,最早接觸是在小學三年級。但當時不是我讀,是我父親在讀,然後我聽。後來上初中之後,我自己又讀了一遍。這次之所以我再一次讀這部著作,個人認為,好的東西需要反複去琢磨,去欣賞,才能領會到其更高的藝術成就。因為我們經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記得有人也曾經說過茅盾曾經對《水浒傳》讀了好多遍,最後竟然能倒背如流,所以個人認為對于文學精品确實需要反複去讀,因為讀每一遍的收獲是不一樣的。我讀初中的那會,我們幾個關系好的小夥伴特别喜歡在一起講自己讀過的書裡的故事情節。我記得有一個學生竟然能将《三國演義》的第一回“桃園三結義”一字不差地背下來。這個學生其它課程學得都很差,就語文考試成績很突出,但平時也不怎麼學語文。還有我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他們家癡迷于武俠小說,他的二叔竟然收藏了所有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他每次給我們講武俠小說時總是頭頭是道,讓我們既羨慕又崇拜,我的這個玩伴,一路走來,語文都是他的強項。
所以,要學好語文,要擅長于寫文章,多讀書是必須的一件事。可能有人認為讀名著僅僅是為了答考試名著的題目。我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說句實話,有時即使學生讀了名著,可能考試也答不對有的名著題,因為有的題目出題者故意在刁難學生,或者說在考驗學生的心理素質,懂不懂“舍得”的道理。讀名著,提高的是學生整體思維能力和他們的鑒賞能力,提高的是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閱讀和寫作,恐怕占據了語文考試九成的分數吧!所以,不是為了答名著題而去讀名著,而是為了提高語文的整體成績去讀名著,為了提高我們的整體的文學素養而去讀名著。
話題二:個人認為《水浒傳》最成功之處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
我這次讀的版本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發行的百回本。以前家裡藏得那一部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發行的一百二十回版本。為什麼此次出版會砍掉二十回呢?出版社做了詳細解釋。因為他們覺得砍掉的後二十回可能是後人加上去的,似乎跟整部作品的關系不是很大。我也認為這種看法是有道理的。并且我認為砍掉的那些情節不但跟整個故事情節銜接不緊密,而且隻是單純描寫了戰争場面,對于整部小說而言,顯得有些“畫蛇添足”。
我認為這部著作最成功的之處,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我們知道小說的三要素是塑造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而《水浒傳》最成功之處就是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塑造人物最成功的回數在梁山英雄好漢受招安之前。例如林沖。我們經常說“逼上梁山”,那麼林沖最能體現這個“逼”字。面對一些惡的勢力,林沖妥協過,退讓過。可以說他是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在那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一個人孤零零地上了梁山。再如武松。如果說“該出手就出手”在梁山衆多英雄好漢中找一位代表人物的話,我認為非武松莫屬。(當然在魯智深身上也體現得比較突出,例如“魯智深拳打鎮關西”,這裡就不再贅述了。)比如他醉打蔣門神,又如後來的血濺鴛鴦樓,可謂“殺人如麻”,但我們從來沒有人認為武松是“暴徒”,而把他看成了正義的化身。為什麼?這些都得益于作者高超的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
我們讀者的愛憎分明,那是作者已經給我們鋪好了道路。這部小說的一百零八将,可以說各有各的性格特征,我們寫文章,塑造一個人物形象都很難,更不要說這麼多的人物了。當然在這一方面有一部巨著又不得不提一下。它就是《紅樓夢》,有人統計過,《紅樓夢》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一千多位。而且曹雪芹特别擅長取名。例如賈雨村,其實是“假語村”,也就是這個人說話沒真話,最擅長通過“溜須拍馬”來上位。一個名字,都能讓這種批判的鋒芒入木三分。所以,讀我國古典名著,還可以正身,讓我們心中充滿正氣,充滿正能量。
但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梁山英雄好漢受招安之後好像戛然而止了。所以我們讀《水浒傳》之時,有時有一種前後脫節的感覺。或者說好多人對這部小說的後半部分不是很感興趣。尤其對征方臘的情節。可能後半部分隻是單純地描寫了戰争,而脫離了這部小說的長處,即對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這次就談這兩個話題吧!如有不妥之處還請各位看官多多包涵。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如有雷同,我倍感榮幸。因為你我可謂知音知己,高山流水之時,鐘子期和俞伯牙相遇,所以這怎能不是人生一大樂事呢?當然預知後續話題内容,且聽下次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