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曆史悠久,文化豐富,中國鄉村文化誕生于以農業文明為基礎,以地緣血緣、傳統社會倫理為秩序的鄉村社會。在長期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以村規民約、生活信仰、傳統習俗、社會禁忌等非正式制度為基本内容的文化形态。
鄉村文化資源豐富,傳承了百年傳統文化,涉及到村裡的每一個角落。它是具代表性的農民生活文化和思想文化,能體現村莊的特色。十九大報告明确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
鄉村文化體系的概念
鄉村文化體系是公共文化藝術的精神建構,它是整合鄉村資源,挖掘鄉村文化曆史、生态和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傳遞鄉村獨特的曆史文化和特色品質,為村民塑造鄉村文明,展示具有鄉村特色的文化體系,也有利于構建獨特的鄉村發展模式。
鄉村文化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過程,從過程來看,可以分為初期文化建設、中期文化建設和長期文化建設。包括物質文化建設(鄉村産業發展)、精神文明建設(鄉村文明發展)、思想文化建設。
鄉村村容村貌建設、鄉村特色産業發展、鄉村民間食宿、生活習慣、社會風俗習慣、生态旅遊等都屬于鄉村文化體系建設。構建鄉村文化體系的途徑有很多,它可以通過原有的住宅建築、文化牆和鄉村文化活動來展示,也可以在互聯網 新時代充分利用。通過打造鄉村特色産業發展和休閑旅遊發展,宣傳鄉村品牌。
鄉村文化牆的界定
鄉村文化牆是鄉村文化體系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鄉村文化本土化的直接表現形式。鄉村文化牆是傳播鄉村優秀文化的牆,人們通過牆壁的内容來傳播文化,并以文字、圖片、詩歌、新聞等形式在牆壁上發表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文明禮儀,不僅裝飾了牆壁,也讓更多的人了解了周圍的優秀文化。
鄉村文化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對鄉村的振興和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和長遠的發展意義。它也是鄉村文化體系建設的直接形式,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屬性。同時,作為鄉村文化體系宣傳的文化載體,它對美化鄉村環境、提升鄉村形象、促進鄉村發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