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春暖花開,萬物萌動,欣欣然展開了勃勃的生機。春意迷人,春夜撩人,面對良辰美景,詩人當然是詩意盎然,紛紛展示自己的才華,為我們奉獻了許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詩篇。
筆者精心選取了唐宋時期十二首著名的詠春詩,一起欣賞大詩人們暢抒悠悠詩情與禅趣吧:
一、江南新春全景圖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裡莺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江南遼闊千裡,到處是莺歌燕舞,綠樹映襯着紅花,水邊的村寨、山麓的城郭,酒旗随風飄舞。南朝遺留下衆多的古寺, 如今有多少都籠罩在這朦胧的煙雨之中。
唐朝大詩人杜牧的這首詩素負盛譽。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字,就描繪出一幅明媚動人的江南春光全景圖。
這幅絢麗的圖畫,完美地再現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春天景色,呈現出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了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啟迪,别有一番情趣。
二、紅杏枝頭春意鬧的細節圖《遊園不值》
[宋]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或許是園主太愛惜青苔,擔心我的木屐把它踩壞,我輕輕地敲打,柴門卻久久不開。春色是關不住的,我看見滿園的紅杏開得正旺,一截枝條已經伸到牆外來。
葉紹翁的這首詩寫得情景交融,深受人們的喜愛,從而流傳千古。他把春日去遊園得所見所感,寫得形象而又富有理趣。既贊美了春天有着不能壓抑的勃勃生機,又流露出他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葉紹翁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切美好、充滿生命的新鮮事物,都是按照事物的客觀規律發展,任何外力都無法阻擋。
三、春晚夜色撩人圖
《春夜》
[宋] 王安石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
夜已經深了,香爐裡的香早已經燃盡,漏壺裡的水也快漏完了。春風給人帶來陣陣的寒意。春天的景色撩動人的心緒,讓人睡不着覺,隻看見随着月亮的移動,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欄杆。
王安石獨具慧眼,為我們奉上了一幅春晚夜色撩人圖,“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幹。”是這首詩的名句,描寫了春意撩人,春晚迷人,讓人興奮地睡意全消。委婉地表達了王安石政治上開始春風得意,對于變法成功的樂觀憧憬。
四、《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好雨知道該下的節氣,春天植物萌發生長的時候就來了。在夜裡随着春風悄悄落下,滋潤着萬物無聲無息。
雲彩籠罩着田間的小路,黑茫茫的一片,江上的船兒燈火獨自閃爍。清晨看着那雨水潤濕的花叢,嬌美紅豔,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
這是一幅傳神入化、别具風韻的春夜喜雨圖。
春雨貴如油,杜甫深知這一點,所以他把這場春雨稱為喜雨。他先"傾耳聽雨"、再"舉首望雨"、後"閉目想象",把這場春雨寫得細緻入微,令人身臨其境。洋溢着杜甫喜悅、歡快的心情。
五、絕句
〔宋代〕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在參天古樹的綠陰下,我系了小船,拄着藜仗,緩緩走過小橋,一路向東而去。
陽春三月,杏花盛開,綿綿細雨輕輕落下,像是要故意潤濕我的衣裳,柔柔地吹拂着我的面龐的,是那帶着楊柳清新氣息的溫暖春風。
古人把應花期而來的風,稱為花信風。一年共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信,總稱“二十四花信風”。其中清明節時期的花信是柳花,所以稱楊柳風。
上首詩,杜甫寫了春雨,這首詩我們來看看僧人筆下的春風,志南和尚運用拟人手法,表現了春風的柔和溫暖,表達出他對大自然的喜愛。全詩娓娓道來,從容不迫,展現了出家人悠然的禅意。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成為了傳承不息的詠春名句,憑借這首詩,志南和尚得以名傳天下。
六、《臨安春雨初霁》
[宋] 陸遊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如今世情淡得像一層薄紗,誰讓我乘馬來到繁華的京都?住在小樓聽了一夜的春雨,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
天晴了,打開窗,鋪開小紙悠閑地書寫草書,寫累了就仔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着品茗茶。不要歎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髒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老家。
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陸遊準備接受嚴州知州的職務。在赴任之前,按慣例先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見宋孝宗。宋孝宗在延和殿召見了陸遊,勉勵他說:“嚴陵山青水美,公事之餘,卿可前往遊覽賦詠。”
陸遊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裡,等候着宋孝宗召見。這天一夜春雨,觸及詩人的創作靈感,寫下了一首廣泛傳誦的名作,描寫了杭州人悠閑舒适的詩意生活。
七、《城東早春》
[唐] 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早春的清新景色,正是詩人們的最愛,最能激發詩家的詩情。綠柳枝頭嫩葉初萌,鵝黃之色尚未均勻。
若是到了京城上林苑鮮花盛開之際,那滿城都是出門踏春賞花之人。
春暖花開,繁花似錦,當然少不了看花的人。楊巨源的這首詩描寫了早春的特有景色,以及當時人們踏春賞花的習俗,語言清新,色調明快,流露出楊巨源對春天的喜愛,堪稱詠春佳作。
八、《釣魚灣》
[唐] 儲光羲
垂釣綠灣春,春深杏花亂。
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
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
春天在釣魚灣裡垂釣,春已深,杏花已紛紛盛開。
潭水清澈讓人疑心水很清淺,荷葉搖動了,才知道是被魚群沖散。
傍晚了,為了等待知心愛人,把小船停靠在綠楊岸邊。
良辰美景,有賞花人,當然也少不了戀人啊。
儲光羲首先描寫了釣魚灣的動人景色,将春天、碧水、紅花、綠樹融為一體,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春意圖。垂釣者很有品位,但是他真的單純是為了來釣魚嗎?
在垂釣時,垂釣者俯首碧潭,水清見底,因而懷疑水淺會沒有魚來上鈎,見到荷葉搖晃,才得知水中的魚受驚遊散了。可見這位垂釣者四處張望、無心垂釣,那他到底是為什麼呢?
“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是該詩的名句,終于說出了垂釣者的目的,他是在癡心地等待知心情人。這真是憑空出奇,将詩引向新的境界,使詩更有情趣和韻味。
九、《憶江南·江南好》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谙。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江南的風景多麼美好,這如畫的風景我早已熟悉。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映照得比火還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麼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落花流水春去也,怎能不讓人回憶?白居易曾擔任過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對江南一代非常熟悉,很有感情,他在晚年回憶起這一段經曆,寫下了三首詩,分别憶江南、憶杭州、憶蘇州,這是第一首,可見江南美景在他心中仍然是曆曆在目、栩栩如生。
十、《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隻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京口(鎮江)和瓜洲(揚州)不過一水之遙,鐘山(南京)也隻隔着幾重青山。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夠照着我回家呢?
既然有回憶,那麼也肯定會有展望。熙甯八年(公元1075年)二月,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在準備進京經過瓜州之時,王安石寫下了這首詩。
王安石飽讀詩書、精通曆史,作為大政治家,他對于形勢的把握非常精準、獨到。當他看到杜牧在烏江亭寫的:“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王安石搖搖頭,不以為然,項羽大勢已去,已經沒有了未來,于是,王安石提筆寫出了“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作,顯示了王安石卓爾不凡的遠見卓識。
果然,王安石第二次拜相,他的變法依然毫無進展,王安石黯然辭職,返回南京,居家養老,從此不問政事。
自古以來,變法者大都身死名裂,如商鞅、吳起、晁錯、王叔文、譚嗣同等等,王安石能獨善其身,他超人的智慧由此可見。
有展望,當然還要有寓意,請看宋朝的大學問家朱熹的春天寓意:
十一、《春日》
[宋]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首詩,從表面來看,是一首遊春踏青的寫景詩,春暖花開,東風撲面,朱熹在泗水之濱,看到春日裡大自然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生機與美麗。
但是,我們透過表象,來仔細探究一下,就會發現這不是一首簡單的遊春踏青的寫景詩。
泗水,現在名稱為泗河,在古代曾是淮河水系的一條大川,被稱作“海岱名川”。據《山海經·海内東經》記載:“泗水出魯(指魯都曲阜)東北,而南,西南過湖陵西,而東南注東海。”《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曾親曆泗河,“浮于淮泗,達于河。”
據記載,春秋時期,洙、泗二水流經魯國的都城曲阜,孔子于二水之間聚徒講學,創立了儒家學派,洙泗遂成為儒家文化的象征。《禮記 檀弓》載:曾子謂子夏曰:“吾與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間。”
朱熹一直潛心理學,心儀孔聖,向往當年孔子居洙泗之間,弦歌講誦,傳道授業的勝事,于是托意于神遊尋芳,寫下此詩。
至此,我們就明白了,朱熹在“泗水濱”所謂的“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無邊光景”表示空間極其廣大,“東風”暗喻教化,“萬紫千紅”喻儒家學說的豐富多彩。朱熹将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
寓意說完了,王維作為山水田園派的大家,怎能少了他悠然的禅意呢?
十二、《鳥鳴澗》
[唐]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人悠閑地看着桂花無聲飄落,春天的山谷空寂寥落,夜裡一片靜谧。明月升起,月光皎潔,驚動了山中地栖鳥,它展翅高飛,不時地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
王維的這首詩描繪了春夜山中幽靜而美麗的景色,他用花落、月出、鳥鳴等活動着的景物,以動襯靜,突出地襯托了月夜春山的幽靜,生動地勾勒出一幅“鳥鳴山更幽”的詩情畫意圖,彰顯了王維悠然的禅意。
以上就是筆者精心選取的唐宋時期十二首著名的詠春詩,大詩人們贊美春意迷人、春夜撩人,暢抒他們的悠悠詩情與禅趣。當然詠春的著名詩還有很多,比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張志和的《漁歌子》等等,限于篇幅,難以詳述。
您喜歡哪一首呢?歡迎好友們一起分享、讨論、轉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