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菜,通常簡稱葵,在中國古代頗長一段年代裡,葵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蔬菜之一。葵菜生長過程中,葵菜葉和花持續面向太陽,并随着太陽方位變動而相應變動方向。正因中國古人觀察到葵菜花有“向日”“向日傾”的特征,而明末從國外傳入中國的“太陽花”(英語國家稱為sunflower)也有相同的特征,清初人士把它與葵菜花相聯系,而命名為“向日葵”。
“太陽花”的發源地主要在南美洲北部和北美洲南部地區。據載,1510年,西班牙殖民者把“太陽花”種子帶回西班牙馬德裡,栽種于該市植物園供人們觀賞。17世紀初,“太陽花”傳入中國,中國人觀察到它的花朵類同菊花,早期稱之為向日菊、西番菊、丈菊、迎陽花等,起初一段期間也隻是供觀賞。明代,趙函的《植品》記載:“又有向日菊者,萬曆間西番僧攜種入中國。幹高七八尺至丈餘,上作大花如盤,随日所向。花大開則盤重,不能複轉。”後來的“向日葵”名稱,見載于清代陳溪子1688年編撰的《花鏡》:“向日葵,一名西番菊……六月開花,每幹頂上隻一花,黃瓣大心,其形如盤,随太陽回轉。”從植物學角度而言,向日葵屬菊科,稱為“向日菊”似更合适,惜未沿用,而與錦葵科植物葵菜并無關聯的“向日葵”之名,卻一直流傳了下來。
零食佳品葵花子仁
向日葵花盤包裹的葵花子,有人計算一個花盤多達一千粒左右,因此有“百子葵”别名。有些地方的民俗,新婚入家的果盤裡放有葵花子,寓意“多子多福”。中國人何時開始食用葵花子仁?年代已不可考。清代康熙年間,臧炳麟編撰的浙江平陽縣《桃源鄉志》記載:“葵花,又名向日葵,色有紫黃白,其子老可食。”1847年,吳其浚撰成的《植物名實圖考》,記載了他在雲南(滇)、貴州(黔)一些地方,看到商店出售用佐料炒熟的葵花子、南瓜子和西瓜子:“(向日葵)其子可炒食,微香,多食頭暈,滇、黔與南瓜子、西瓜子同售于市。”吳其浚寫到葵花子“多食頭暈”,很可能是加工炒熟葵花子時添入的某些佐料所引起。
葵花子仁富含植物油,其中不飽和脂肪酸高達50%左右(主要為亞油酸),還含有優質蛋白質。用葵花子仁榨取的葵花子油,因有豐富的亞油酸,是有益于人體保健的優質食用油,可用于炒菜食用,但不宜用于高溫煎炸食物。
食葵花子仁,其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人體血液的膽固醇,有益血管、腦和心髒保健;其豐富的維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其優質蛋白質所含色氨酸,有助改善情緒與睡眠。
溫馨提示葵花子仁固然有益人體保健,但仍有需注意之處。
01不要進食過量,雖然未見規定标準分量,大緻上一天不超過100粒為宜。
02剝葵花子殼最好用手或工具,不要用牙齒咬剝,否則長期嗑咬葵花子,可能損傷唇、舌、牙,并且每次吐出葵花子殼會連帶吐掉唾液,積少成多,對養生不利。
03高血脂、糖尿病、肝病及膽囊切除術後的患者應慎食。
04若食入有苦味的葵花子仁須吐去,發潮、發苦的葵花子理所當然須棄之。
05據報道,加工出售葵花子的廠商,有的為使葵花子防潮和“賣相”好,可能添加了含有鋁成分的滑石粉或明礬等,食入少量此種葵花子仁,對人體雖無害,但若食入多量,有可能妨礙人體對鐵和鈣的吸收,也可能損傷腦神經細胞,使智力和記憶力下降,故須注意避免購買來曆不明的葵花子。
免責聲明:本頭條号緻力于大衆健康知識傳播,内容根據公開資料編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在線留言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