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末,河北省承德市春意正濃,武烈河畔垂柳透出新綠,漫山遍野的杏花怒放。行走在燕山深處,處處是生态喜人圖景,萬畝林海鑄就“綠色銀行”,特色産業撐起百姓“緻富傘”,農旅融合發展繪就山水田園好風光……一個個昔日藏在深山人不知的小村莊,如今實現了美麗“蝶變”。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發展方式,既美了鄉村,又富了百姓,莽莽群山之間,奏響了鄉村振興曲。
林海淘金,綠色發展有奔頭
穿行在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哈裡哈村的阡陌間,成千上萬株苗木在陽光下翠綠挺拔,一片片新綠給整個村子增添了精氣神兒。
20世紀70年代,位于塞罕壩腳下的哈裡哈村,有很多村民應征到塞罕壩機械林場參與植樹造林。如今,村民植樹造林仍然熱情高漲,念起了苗木産業“緻富經”。
人工綁紮、枝條修剪、樹冠再造……在哈裡哈村的圍場浩達苗木經銷有限公司造型松示範基地,經過造型師的巧手修剪,一株株普通的松樹搖身一變成為“迎客松”“不老松”等景觀樹。
該公司負責人于素霞說:“一株造型松根據造型水平高低,能賣到4千元至1萬元不等。去年,公司共出售造型松166株,銷售收入112萬元,占苗木總銷售額的30%。”
在造型松示範基地帶動下,目前圍場縣2000多個苗圃積極構建種變苗、苗變木、木變樹、樹變景的全産業鍊增值體系,加快推動苗木産業由園林綠化向賣園藝服務、賣綠色生活方式轉變。
使用無人機拍攝的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禦道口鎮境内的森林雪景(2020年12月4日)。新華社發(王立群攝)
以綠為“媒”,靠綠生金。哈裡哈村從人均年收入隻有2000多元的窮村,發展到現在年人均收入9000多元的生态新村,被譽為“塞罕壩生态第一村”。
哈裡哈村是圍場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劉洋說,圍場将塞罕壩精神植入靈魂血脈,為首都阻沙源、為京津涵水源;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為發展增資源、為百姓拓财源;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群衆謀幸福,以生态振興助推鄉村振興。
優化産業布局,鄉村振興添活力
從承德市區驅車向東南110公裡,沿着盤山公路翻過幾道溝梁,來到燕山深處的平泉市桲椤樹鎮桲椤樹社區。
在這深山峽谷之中,桲椤樹社區宛如桃花源,讓人眼前一亮:馬路兩旁綠樹成蔭,樓房鱗次栉比,山坡千畝富硒果園引爆鄉村旅遊,山腳菌菜大棚穩定農民增收……置身社區,很難想象這裡曾經用“一進桲椤樹溝門兒,稀粥兩大盆兒”,來形容當時的貧窮落後。
使用無人機拍攝的平泉市桲椤樹鎮桲椤樹社區雪後的景色(2019年12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桲椤樹社區黨委書記金旭東說,近年來,社區啟動中心村建設,圍繞“美麗鄉村、易地扶貧搬遷、特色産業、民俗文化、鄉村旅遊、溝域經濟”六位一體的現代農業發展思路,通過3期新民居工程建設,社區人口已達2730戶、近1.2萬人。
“搬遷是手段,緻富是目的,項目是關鍵。”金旭東說,社區轄33個自然村、62個居民組,耕地面積15460畝,山場面積54800畝,按照“山上觀光旅遊蓋帽,山中果樹纏腰,山下菌菇唱主調”的發展布局,集中連片構建起食用菌為主、果品産業為輔的發展格局。
如今,從村民自編的順口溜中可以窺見這個社區的變化:“脫掉泥鞋換拖鞋,拆掉土炕上樓房”“綠樹成蔭河水清,工農并舉産業興,美麗農村是我家,條件不比城裡差。”
承德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劉寶龍介紹,承德以調優調精為導向,集中連片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不斷優化産業布局,建設萬畝以上示範片區25個,組建了玉米、蔬菜、馬鈴薯、中藥材、食用菌等12個省級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承德試驗推廣站,有力地推動鄉村振興。
農旅融合,繪就山水田園好風光
走進承德市雙灤區大貴口村,清澈的灤河水奔流不息,岸邊連片的草莓、櫻桃大棚裡,顆顆果子鮮紅欲滴。
遊客在承德市雙灤區大貴口村村邊的一棟大棚内采摘櫻桃(4月13日)。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村裡草莓不愁銷路,我的年收入能達到二三十萬元。”大貴口村草莓種植戶杜玉山言語中透着收獲的喜悅。
大貴口村屬于城市近郊村,以設施農業和鄉村旅遊為主要産業。全村共有溫室大棚303個,其中草莓大棚有230個,村民年人均收入達到1.7萬元。
這是使用無人機拍攝的承德市雙灤區大貴口村的景色(4月13日)。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遊客采摘結束後,還可以逛一逛由大貴口村和蓮花山景區共同打造的“山谷市集”。這裡彙聚了蘇籽油、胡麻油等近100餘種本地農副産品。玩累了,還可入住古樸典雅的民宿。
采摘、民宿、鄉村嘉年華,鄉村旅遊多元化發展的必要元素,已在承德各個縣市區遍地紮根開花。豐甯大灘鎮小北溝村列入河北十大特色民宿鄉村;灤平“長城人家”主題民宿,早已成為聞名京津的網紅打卡休閑地。
承德市旅遊和文化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唐秋華表示,今年,承德以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為重點,深入實施“農業 ”戰略,加速推進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把民宿經濟作為“推進全域旅遊、實現鄉村振興”的第一抓手,實施“百村示範、千戶帶動”工程,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精品民宿,帶動全域旅遊發展。(記者李鳳雙、曹國廠、高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