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康樂縣金針菇高效種植技術
_杜淑霞
金針菇是一種子實體小、成束生長的食用菌,由于富含氨基酸,能促進智力增長,又被稱為“益智菇”。金針菇栽培時間短,種植成本低,适于家庭小面積種植或工廠專業化生産,為提高菇農金針菇種植水平,推進康樂縣金針菇标準化生産,本文對金針菇生産和生長環節栽培要點進行詳細概述,以期為金針菇高效種植提供理論指導。
1 菇房、菇種和種植時間選擇
1.1 菇房選址
金針菇培養場地要選擇在背風向陽,地勢平坦、無積水,排灌便利,無污染,通風條件良好的區域,可以為果菜地窖、自搭的塑料大棚、房屋後的空地。節能日光溫室是金針菇生産的最佳選址,不僅保溫控濕性能好,還能提高金針菇的生産轉化率。同時,菇房周邊交通要方便,菇房周邊300 m 内取水便利或有水庫存水。種植環境要幹淨、整潔。
1.2 菇種選擇
金針菇的平均生長周期為 50~60 d,菇農可根據市場需求量、種植環境條件選擇适宜的金針菇品種。金針菇品種要具備環境适應性強、子實體整齊度高、菌絲濃密、易于管理等特點,如顔色亮麗、菌蓋為金黃色的“冀金 12”“蓉金 567”,或出菇早、适溫廣的“三明 1号”,或粗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高、産量高的“FV57”。
1.3 種植時間選擇
康樂縣進入 9月後白天溫度為 23~28℃,夜間降低到10℃左右,此時晝熱夜涼,适宜金針菇發菌,因此金針菇在康樂縣适宜種植的時間為 9月初至 10 月中下旬階段。若種植環境能保持恒溫控制,可全年栽植。
2 材料準備
金針菇栽培方式多樣,可以裝瓶培養、裝袋培養或栽培箱種植。由于金針菇種植過程中要消耗大量氧氣,裝袋栽培通風性能好,成本低,且易保濕和遮光,有利于提高金針菇産量。
2.1 塑料袋
塑料袋材質為聚丙烯,選用長 × 寬 × 厚為40 cm×16 cm×0.05 mm 的塑料袋。若塑料袋過大,金針菇的菌柄容易發生倒伏,會影響商品性。
2.2 塑料頸環
塑料頸環表面要光滑,否則容易刺破塑料袋,一般選用直徑 3 cm 的圓形頸環即可。
2.3 培養料原料
為生産出綠色、安全、優質的金針菇,需要選擇新鮮、幹燥、無黴變、無腐爛、無蟲蛀的基質原材料。适宜金針菇菌體培養的原料有棉籽殼、麥麸、木屑、玉米芯、蔗糖、過磷酸鈣,同時要添加适量石膏提高培養料的持水能力。
3 菌袋制作
3.1 培養母種
金針菇培養前,需要先培養金針菇母種,一般在無菌的玻璃試管内培養。金針菇母種培養基為馬鈴薯粉 200 g、葡萄糖 20 g、瓊脂粉 20 g、磷酸二氫鉀 1 g,用 1 L 水定容,混勻後無任何顆粒狀或沉澱後分裝到玻璃試管内,高度為 1/3。高溫滅菌後,向試管内接種金針菇母種,置于 25℃無菌環境下培養8~9 d即可。
3.2 配方選擇
金針菇原種培養基配方多樣,菇農可以根據現有條件和生産成本合理選擇配方。
表 1 金針菇種植可選用的培養料配方 單位:%
3.3 拌料
将上述原材料稱重後拌料,一般選擇晚上溫度較低時進行。人工拌料時需要将原材料放置到幹淨地面上,可事先鋪好一層塑料薄膜,先加入比例大的棉籽殼或幹雜木屑,然後依次加入麥麸、過磷酸鈣、蔗糖,翻動均勻後再加入石膏粉,拌料過程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最終培養料的含水量為65% 左右即可 。機械拌料可以将配料一次性倒入,機器攪拌過程中加入适量水,一般攪拌5 min 即可混合均勻。
3.4 裝袋
拌好的金針菇培養料可以間隔 4 h 後進行裝袋,此時原材料已經充分吸足水,裝袋前可以再人工翻動3 次,以防有積塊現象。從拌料到裝完袋控制到 8 h 内。裝袋時,塑料袋切勿在地面上摩擦,以防出現破損。以塑料袋長度為 40 cm 來計算,一般料裝至 25 cm 左右,剩餘 15 cm 為金針菇出菇使用,然後套上頸環,再将空餘部分向下反套,向中間打孔,用牛皮紙或棉花塞口。
4 滅菌消毒
裝袋培養方法所盛的培養料多,因此滅菌時增加消毒時間,将塑料袋直立排放到滅菌鍋内。高壓(15 MPa)滅菌 2 h 後再 100℃常壓滅菌10 h,然後悶 12 h,再打開放氣閥,一般培養料溫度降低到18~20℃時可以進行接種。
5 接種培養
5.1 消毒方法
接 種 室 使 用 前 12 h 用 甲 醛(使 用 量 為10 mL/m 3 ) 高 錳 酸 鉀(使 用 量 為 5 g/m 3 ) 熏蒸,若家庭式栽培可使用接種箱接種,使用前30~40 min 用高錳酸鉀(使用量為 8 g/m 3 )熏蒸即可。工作人員需要用 75% 酒精對手和手臂進行擦拭消毒,接種前準備好酒精燈、接種棒等工具。
5.2 接種方法
接種環境要求無菌。每個玻璃試管培養的母種開啟後,試管口和接種棒要在酒精燈下進行高溫滅菌,菌種和金針菇培養料的比例為 1∶25,菌種直接均勻鋪撒到培養料的上面,接種後及時封口,然後置于培養室或培養箱内培養。
再次使用接種工具前要用酒精燈消毒。接種過程中,人員避免随意走動和出入接種室。接種箱内接種時,工作人員手臂出來後,再次進入前必須用 75% 酒精消毒。
5.3 培養方法
9 月,在培養金針菇時,白天的環境溫度相對較高,因此可關閉窗門、做好黑布遮光工作,夜晚溫度降低時可以加強通風散熱。
金針菇菌絲發滿至全袋需要耗時 30~40 d,菌絲發菌階段溫度控制在 20~24℃,環境相對濕度為 65% 左右,每天進行 1~2 次通風。金針菇催蕾過程中的環境溫度為 10~14℃,環境相對濕度為 85%,每天進行 1 次通風。金針菇出菇時可降低溫度,以防子實體生長受到抑制,環境溫度為 4~8℃時,環境相對濕度控制在 80%即可。
6 出菇管理
6.1 套袋抑制
6.1.1 去頸環 金針菇菌絲發滿袋後,需要将其從培養室轉至栽培室。栽培室内合理排放栽培架,最底層支架距離地面至少 60 cm,每層支架至少間距 50 cm,若排放不開,地面也可以排放一層。去掉袋口的牛皮紙或棉塞,然後摘除頸環,塑料袋完全撐開。
6.1.2 搔菌 搔菌是一種機械刺激金針菇生長的方式。為防止有雜菌,可以用75% 酒精噴灑鐵絲,然後輕輕劃破菌皮,整平培養料即可。
6.1.3 套袋 搔菌後可以不用封口,直接附上塑
料袋遮擋菌袋口即可。
6.2 催蕾
催蕾過程中可以通過降低培養溫度刺激金針菇的菌絲早出菇,并提高出菇的整齊度。即當金針菇菌包成熟後,将栽培室内溫度降低到10~14℃,環境相對濕度為 80%~90%,每天通風 2 次,每次 20 min。不到 1 周的時間,金針菇菇蕾即可大量發生。
這種低溫能刺激菌包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變。當菇蕾形成後,可以将溫度降低到4~8℃,環境相對濕度為 80%,同時每天提供150 min 左右的光照刺激,日通風次數可增加至 5次,每次控制在 15 min 左右。
6.3 科學抑菌
由于金針菇生長過程中容易出現分枝,當分枝過多,菇形發散,會影響其商品性能。因此菇蕾長到2 cm 左右時,可以降溫降濕,打開栽培室門窗進行通風,并延長光照 30 min。同時,栽培室環境相對濕度要降到 70% 左右,這樣可抑制金針菇的子實體,一般抑制24~48 h。這種抑制方法生産出的金針菇整齊性好。
6.4 适時出菇
6.4.1 促進生長 金針菇子實體生長到3~4 cm後 會 進 入 一 個“伸 長 期”, 環 境 溫 度 控 制 在8~12℃,相對濕度控制在 85% 左右,每天向菌菇噴水 4~5 次,若濕度較大,可減少噴水次數。另外,此階段容易發生根腐病、褐斑病,可通過合理控水防治。
6.4.2 補水再生 金針菇頭潮菇采收後,整個菌袋的含水量會明顯下降,為能繼續收獲,需要在采收後噴水,即采收後 3 d 内,每天早、中、晚分别向袋内噴水,菌柱表面濕潤即可,若噴水後袋内有積水,需要及時倒掉。出菇期間的環境溫度維持在 6~10℃,相對濕度控制在 85% 即可。
7 采收與采後管理
7.1 适時采收
金針菇種植周期短,從接種到采收一般不到 2 個月。金針菇出菇的标準為菌蓋直徑為 1~2 cm,柄長 12~16 cm。采收前 48~72 h 停止噴水,摘除上方的塑料薄膜,加強菌菇與空氣接觸,這樣可以自然散去金針菇表明上的水汽,提高金針菇的商品性。
7.2 采收後管理
采收後将培養料表面的殘基清除,然後補水,補水後要加強通風,讓培養料自然吸水,促進深層菌絲呼吸和恢複。培養料表面長出新的菌絲後要及時搔菌、套袋、催蕾,促進培養料二次出菇。
采收後的金針菇需要放置到 4℃、避光、濕度較低環境下,然後按照子實體品質進行分級、包裝、運輸和上市。
8 總結
金針菇生長過程中要耗費大量氧氣,喜酸性環境,耐低溫,種植環境晝夜溫差和适量的光照均可促進金針菇子實體生長發育。為促進金針菇規模化生産,菇農需要合理配制培養料,做好接種前的消毒工作,日常加強環境溫度、濕度、通風換氣、适量光照刺激,提高金針菇的生物轉化率。金針菇由于生長周期短,金針菇柄長到12 cm 後且未開傘時需要及時采收,切勿彎曲菌柄,并科學分級、包裝、低溫運輸,促進金針菇新鮮上市,保障菇農種植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