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兒女各當家
▓ 王宜早
四時田園雜興(選一)
★ 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範成大(1126—1193),字緻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曾任四川制置使、建康(今南京)知府,最後官至參知政事。緻仕後,回到太湖邊上的故鄉石湖,過了十年閑适優裕的生活,創作了《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可謂我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之作。
這裡選讀的一首(晝出耘田夜績麻)描寫了農村夏日生活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内心對農民勤勞品德的喜愛。
【晝出耘田夜績麻】
農民白天到田裡耕種,夜裡回到家中紡麻線。
晝:白天。耘:在田間鋤草。詩中“耘田”泛指田間勞動。通常“耘”與“耕”連用,寫作耕耘。引申喻指一切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績麻:搓麻線麻繩。績:這裡是撚搓、紡織的意思。麻:亦寫作蔴,一種植物,稈皮纖維可搓成繩或線,麻線可以作為紡織的原料。耘田和績麻,代表了全部農業勞動,可以簡稱為“耕織”。平時不妨男女分工從事,忙起來大家一齊上,不必解釋成“男耕女織”了。
“晝”、“夜”對舉,表明動作相連,所謂夜以繼日,白天黑夜連軸轉,可見農活之繁忙,全面展開,亦可見農民之勤勞。出:指離開家門到田間去。有朋友說,這個“出”字多馀,不簡潔。我認為,在七言詩中,這個位置需要有一個單音節字,“出”字正合适。
【村莊兒女各當家】
在農村,孩子們各自都能獨立承擔一份勞動任務。
村莊兒女:農村青壯年,莊戶人家的孩子們,稱“村莊兒女”顯得親切,表達喜愛之情。各:各自,人人。當家:獨當一面,承擔一份工作,支撐起這個家庭。這樣的表述,字裡行間流露出贊美之情。
以上兩句全面描述農忙情景。
以下兩句描繪了一個特寫鏡頭。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東方IC圖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兒童們還不懂得從事耕織勞動,他們也在靠近桑樹的樹蔭裡學習着鏟土種瓜。
童孫:第三代,孫子們。稱“童孫”,表示他們尚未成年。未解:還不懂,尚不會從事。供:這裡解作從事,承擔,擔當。傍:讀bang4,靠近。桑陰:桑樹的樹蔭。種瓜:一種農活,把瓜籽埋入疏松的泥土。詩中描寫的兒童形象,天真純樸,令人喜愛。這是從小養成勞動習慣,從小訓練勞動技能,與辛棄疾《清平樂》所寫“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自有不同的趣味。
這四句詩的核心是表達對“村莊兒女”勤勞品質的喜愛。一、二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由具體到概括,作全景描寫;三、四句“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以特寫鏡頭,讓喜愛之情開出美麗的花朵。
全詩結構層次分明,參差錯落,虛實交替,十分靈動。
三、四句包含一個轉折句式:“(雖然)……也……”,省去“雖”字,“也”字承擔了專折重任,親切自然,駕輕就熟。“供”的那個位置,需要一個平聲字。所以,保留“供”字、省去“雖”字,是個比較好的選擇。
這首詩的閃光點在三、四句。在李白、杜甫、賀知章、楊萬裡的詩作中,都有可愛的兒童形象的描寫,但是範成大的這個“種瓜童孫”的形象還是特點鮮明、相當突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