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見,先聞香。使君子的香味十分的好聞,濃淡相宜。與茉莉花的清淡相似,隻是較濃郁一點;與栀子花的濃郁相仿,又較清淡一些。這香氣始終是不濃不淡,讓人聞了還想聞,越嗅越香,聞久了也不覺得醉人,隻是清香環繞,感覺心曠神怡。
使君子的花朵有單瓣和重瓣的。單瓣的使君子花隻有五片花瓣,花蕊在最外面,花瓣圍繞着花莖向後舒展,像是一把雨傘,小巧玲珑;重瓣的則不一樣,重瓣使君子的花瓣向前,圍繞着花心和小花苞,雖然它的一片花瓣隻有單瓣花的三分之一大小,但勝在重瓣花的花瓣數量較多,所以遠看它們的大小都差不多。
使君子開的花有些漸變色。除了雪白色的和深紅色之外,這兩種顔色是平鋪開來的。其它的像是經曆過渡期,同一根莖上的花朵顔色各異,由淺粉⇒桃紅⇒深紅,一圈一圈暈染開來。仔細看的話,會發現每朵花的顔色都不一樣,漸變的圈有大有小,有深有淺。夢幻般的色彩,小巧玲珑的花骨朵,叫人越瞧越覺得可愛,越看越喜歡。
使君子還是一味藥材,有殺蟲健脾的功效。“相傳北宋年間,潘洲一帶有一位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醫道,而且樂于救助窮苦百姓,深受鄉鄰的尊敬。一天,他上山采藥,被一種結在蘑狀植物上的果實所吸引。這種果實形狀很像中藥山栀,又有些像中藥诃子。他将果實的外殼剝去嘗了嘗,發現其味道甘淡,卻有芳香之氣,于是摘了一些帶回家。因采回的果實尚未幹透,他擔心藥物放久了會變質發黴,便将果實放在鍋中炙炒。不一會兒,鍋裡溢出一股芳香之氣,饞得年幼的孫子嚷着要吃。郭使君無奈之下,隻得揀出炒熟的四五枚給孫子吃。誰知道,第二天早晨孫子在大便時竟然排出幾條蛔蟲。郭使君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于是又取出十餘枚果實讓孫兒吃了。不料未到一個時辰,孫兒一個勁地打嗝、嘔吐,郭使君忙用生姜、陳皮、甘草等藥來解毒。幾天後,他又減半量給孫子服用,這次孫子又順利地排出幾條蛔蟲。從此,郭使君凡遇到蟲積、疳積的患兒,就酌量使用這種果實去醫治,多獲良效。人們為了紀念這位醫生,就給這種藥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使君子’。”——出自[使君子的傳說[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9):9.]
使君子是爬藤植物,花量多,一支花莖上能開十餘朵花,種在庭院做花籬和花牆都十分的美觀,而且香氣撲鼻,花的觀賞期很長。不知道屏幕前的你看完有沒有心動的感覺,心動不如行動,趕快種起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