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了血壓監測的重要性,而且随着科技的進步,測血壓已經變得相對方便了,買一個電子血壓計就可以自己在家測血壓,高壓、低壓清清楚楚地顯示在屏幕上,一目了然。許多年輕人都會給自己的爸媽購買血壓計,方便他們定期測量血壓,保障身體健康。
不過,有一些老人在使用電子血壓計的時候卻發現,多次測量血壓時,血壓數據會“越來越低”,這不免讓他們懷疑:電子血壓計是不是不準呢?
兒女表孝心送的血壓計,測出來卻不準?陸大伯今年66歲,去年體檢的時候查出來有高血壓,醫生開了降壓藥,又叮囑陸大伯要定期進行血壓監測,将血壓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内,如果有不适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于是陸大伯的女兒就買了一台品牌電子血壓計,方便陸大伯日常進行血壓監測時使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陸大伯在一次晨練的時候聽到朋友抱怨,說家裡的電子血壓計一點都不準,因為他“測了三次,血壓一次比一次低”,還不如原來的水銀血壓計準。
這下陸大伯心生疑惑,對家裡的電子血壓計也沒有這麼信任了,晨練結束後,他立刻回家打開電子血壓計開始測血壓。
這一測,陸大伯果然發現了問題,因為他第一次測出來的血壓是132mmhg/85mmhg,這個血壓值略微有一些偏高,但是也還算正常。可第二次量血壓的時候,陸大伯的血壓就變成了122mmhg/80mmhg,一下子降了這麼多,陸大伯更加不信任這台血壓計了,立刻又再測了一次,第三次的血壓變成了120mmhg/82mmhg。
三次測血壓的結果果然是“越來越低”,于是陸大伯頓時覺得之前的測量結果也是不準确的,自己會不會沒有控制好血壓,現在血壓已經很高了呢?
想到這裡,陸大伯帶着他的電子血壓計前往醫院,想請 醫生給他測量一下血壓,順便問問醫生,電子血壓計這麼不準,以後是不是得到醫院裡來量血壓?
醫生在聽完陸大伯所說的情況之後,先給陸大伯測量了一下血壓,确認陸大伯的血壓在正常範圍内後,告訴陸大伯,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的方法分為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兩種,直接測量是用壓力傳感器測量壓力的變化,而間接測量則分為聽診法和示波法,從理論上來說,電子血壓計測量出來的血壓雖然有一定的誤差,但是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其實,使用水銀血壓計測量血壓,也會有一定的誤差,可為什麼使用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會發現血壓越量越低呢?
為什麼電子血壓計越測血壓越低?醫生告訴陸大伯,出現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因為電子血壓計确實不準确,這時患者可以帶着電子血壓計到醫院進行測試和校準,經過校準後,電子血壓計都能得出相對準确的結果。
在确認電子血壓計沒有問題之後,如果仍舊發現血壓越測越低,那麼有可能是受到了以下因素的幹擾。
首先,可能是心情或者身體原因。醫生表示,陸大伯第一次測量血壓的時候,是剛剛晨練結束回到家,而且他正懷疑家裡的電子血壓計有問題,心情比較激動,再加上剛剛運動完、身體也處于亢奮狀态,這都有可能導緻測量出來的血壓偏高。
其次可能是環境原因。電子血壓計作為一種電子産品,可能會受到環境電磁、噪音的幹擾,導緻測量結果不準,而且如果周圍環境比較雜亂,也可能會導緻患者心情波動,影響到電子血壓計的測量準确度。
第三則有可能是因為電子血壓計的佩戴或使用方式不正确,導緻測量結果不準确。醫生提醒,在使用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時,要确保導管和機器之間沒有縫隙,如果有縫隙就可能會導緻氣壓變化,并影響測量的準确度。
另外,如果患者測量血壓時姿勢不正确,同樣有可能影響血壓測量的結果。
最後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有研究發現,很多人在第一次測血壓時,血壓都會偏高。2015年的研究發現,73名被确診為高血壓的患者在第一次測完血壓後,平均間隔16分鐘左右再次測量血壓,結果顯示,患者平均第一次收縮壓要高11mmhg,舒張壓要高5.2mmhg。
另外還有一項2018年進行的,涵蓋3.8萬名患者的研究發現,在重複測量血壓的患者中,患者平均首次測得的血壓收縮壓會比第一次高8mmhg,而且第一次所測到的收縮壓越高,第二次測量血壓時,血壓下降得就越厲害。
而且,患者兩次測量血壓數值的變化與所使用的血壓計并沒有什麼關系,不管是用水銀血壓計還是電子血壓計,都可能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醫生告訴陸大伯,第一次測量出來的血壓偏高,很有可能與患者第一次測血壓時心情沒有完全得到平複有關。大多數人在第一次接受醫學檢查時,都會伴随着或輕或重的情緒變化,而即使是輕微的情緒變化,都會伴随着交感神經的興奮,導緻血壓升高。
第二次測量血壓時,一方面患者已經得到了一定的休息,另外一方面患者的心情也得到了平複,血壓就會有所下降。
即使是使用水銀血壓計測量血壓,如果患者心情比較激動,也可能會産生血壓偏高的問題。
醫生強調,一些患者覺得水銀血壓計測量出來的血壓更準确,其實是因為醫生量血壓的技術比較好。因為水銀柱隻是一個“壓力計”,通過水銀血壓計測量血壓時,更重要的是醫生通過聽診器進行聽診的過程,醫生技術好,測量出來的血壓自然相對更加準确。
隻不過因為水銀對于環境的破壞比較大,現在不提倡用水銀血壓計了,而電子血壓計隻要調校準确、用對了方法,測量出來的血壓也是比較準确的。
應該如何正确測量血壓?
聽完了醫生的解釋,陸大伯心中的疑惑得到了解答,接下來他又問醫生,那麼要如何才能正确使用電子血壓計,讓測量結果更加準确呢?
醫生表示,使用電子血壓計有幾個要點,隻要我們測血壓時多加注意,就能得出比較準确的結果。
首先,我們要在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中測血壓。患者最好是一個沒有噪音,也沒有其他人說話、吵鬧的環境中測血壓,這樣可以讓血壓測量的結果更加準确。
有一項研究顯示,如果患者在過于吵鬧的環境中測血壓,最終測出來的血壓會比真實數值高出10mmhg左右。
其次,我們要注意測量血壓的時間。醫生提醒,患者在剛剛運動完、吃完飯,或是情緒不太穩定的時候,都不宜進行血壓檢測。測量血壓的時間應該選擇在飯後半小時以後,或者是等運動完平複後、心情平靜下來之後的15分鐘以後,這時候測出來的血壓值就比較準确。
而且,患者在進行日常血壓監測時,應當盡量固定在一個時間段内測量血壓,這樣更能準确反映出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醫生表示,最佳測量血壓的時間是早晨起床後,這時候人體各方面狀态都比較平靜,更能夠真實地反映出血壓的水平。
第三,測血壓的姿勢也很重要,在測量血壓時,我們最好保持背部挺直、放松的坐姿,小臂擱在桌子上、手心向上,讓袖帶中心與心髒保持在同一高度。如果袖帶的位置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會導緻血壓出現一些波動。
第四,我們在使用血壓計時,要确保導管和儀器連接正确、沒有縫隙,以避免因為導管漏氣而導緻血壓測量結果的不準确。另外,佩戴袖帶時,應當注意袖帶底部應該位于手臂肘窩上方1-2厘米處,這樣測量出來的血壓是比較準确的。
第五,我們每次進行血壓監測時,最好測量三次,每次的間隔在5分鐘左右比較合适。因為在測量血壓時,袖帶的壓力會使血管壓閉,導緻胳膊麻木等,如果在尚未恢複的情況下就進行下一次的血壓測量,可能就會導緻測量結果不準确。
鑒于患者第一次測量出來的血壓都會比較高,我們可以取第二次、第三次測量血壓的平均值,作為此次血壓測量的數值。
最後,測量血壓前半小時,不要飲用茶、咖啡,因為這些飲品也可能會導緻心率加快,影響血壓測量的結果。
醫生總結道,隻要按照正确的方法進行血壓測量,并且定期對電子血壓計進行校準,那麼電子血壓計測量出來的結果就是值得信任的。如果發現電子血壓計測量出來的結果差異很大,那麼可以再到醫院來看看是不是機器需要調校,或是有其他的問題。
陸大伯認真記錄下了醫生所說的要點,說道:“沒想到測量血壓有這麼多門道,回到家之後一定認真照此方法測量血壓,得到一個更準确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