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生機遇,毀于不谙世事;
許多人情關系,毀于遇人不淑;
許多親密關系,毀于不懂尺度。
好的關系,都自帶分寸。
導讀:離職後前公司老闆叫我回去幫忙,怎麼委婉拒絕?
在當今社會,“幫忙”是為人處事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但是有些時候盡管幫上了忙,也可能會讓自己吃虧。
離職後收到前公司老闆的請求幫助,即便是工作上的問題,我們也并非有必須回答和幫忙解決的義務,如果幫忙解決了那是顧念往昔工作的情分,不幫忙也是本分無可厚非。
明碼标價收取一定報酬
在一家單位上班的時候,所有人朝着同一個目标奮鬥努力,工作時間就有義務完成任務,也有責任幫助同事解決工作上關于個人分内職責的問題。
可一旦離職之後,我們就不具備必須幫助前公司領導的責任,私下即便幫助了那也是看在之前是同事關系的前提下。
這種情況就好像讓人感覺自己在職的時候不被多麼需要,反而離職了才顯得自己被領導重視,更何況白白幫助也沒有其他好處,不省心、不省力更不一定能讨到好。
也許有人會說,可以抱着學習的心态給領導幫忙,但這實際上是學生思維。
試想有這麼一個員工,你可以随意指揮他做事,并且一直加大他的工作量,雖然他嘴上會抱怨幾句,但最後還是踏踏實實給你做好,于是你逐漸形成一個認知:他是無條件可以被鞭打的,而且打得越多産出就越多。
老劉是我們公司的一位IT工程師,計算機技術過硬,去年十月離職手續辦好之後去了一家工資更高的公司工作,我們也為他有更好的前途而感到高興。
而公司老闆一時半會兒找不到能夠接替他全部工作的員工,于是主動跟他簽了一份補充協議,雙方約定好在每個月的特定時間回到公司提供技術指導,并提供每天五百元的勞務費。
因此要為自己付出的勞動要求獲得應有的報酬,否則無論是你自己還是請你幫忙做事的人,态度都會變得輕漫起來。
離職後提供幫助是情分
如果前公司領導對你有提攜之恩,對于些許小事或者舉手之勞,可以從情理上給予适當幫忙作為回報,賣個順水人情何樂而不為。
既然前公司老闆有求于你,而且自己也有空餘的時間,的确應當伸出援手給予幫助。
工作是一個反複熟練的過程,在經曆了多年職場的捶打之後,大部分人的工作能力幾乎旗鼓相當。
而在這個時候人脈資源就成為了超越其他人的關鍵,你幫助了前公司的老闆,那麼未來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他也有可能伸出援手,助你一臂之力。
當然這份報答并不是無休止的,大部分老闆都十分懂得人情道理,不可能無休止地讓一個不相幹的人無償勞動。
一切幫助都建立在自己“心有餘且力有足”的基礎上,倘若你内心裡非常排斥回到前公司幫忙,那麼我認為最恰當的理由就是你在最近一段時間裡特别忙,工作和休息時間難以協調,因此無法回去幫他;
當然,如果确實有事情無法回去幫忙,那麼就實話實說,把真實的情況告訴前公司的領導。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委婉拒絕、化解尴尬的方法,那就是幫助前公司老闆推薦合适的人選,不僅可以表現出自己願意出手幫忙的态度,還能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因為領導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着一名求助者的角色,處境相對弱勢,隻要你的理由能夠自圓其說,通常對方也不會強人所難。
離職後不幫忙是本分
最近在貼吧上看到一個程序員的留言,說自己被曾經的公司開除,但是老闆卻又打電話要求他回去給前同事講清楚代碼。
這名程序員抱怨的點在于自己的工作已經做了正常交接,現在卻被以命令的語氣要求回去講代碼,自己心裡是很不情願的。
面對這種情況,禮貌地直接回絕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否則對方隻會覺得你是個“濫好人”,之後更加無所顧忌地要求你義務為他做事。
我本人就有着慘痛的教訓,在離職後和上一家公司的領導保持着聯絡,對方仗着先前的“主仆”關系,總是找我義務幫他做事。
起初考慮給領導個面子,因此沒有明确拒絕,但是對方卻沒有因此而表示任何感謝,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态度導緻了别人進一步的得寸進尺。
因此我後來幹脆以“沒時間”為由拒絕領導的要求,甚至直接選擇不再理會,如此反複幾次,領導自知在我這裡撈不到好處,也就不會再開口要求幫忙了。
因此我們不需要對每一個人講情面,更不需要替資本着想,對于那些不值得花費心思的人和事,不妨讓其脫離出我們的生活圈與工作圈。
文/老夏分析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