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場景助力現代農業。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中新網杭州7月20日電(錢晨菲 沈璐蘭)20日,全國數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在浙江德清舉行。作為數字經濟先行地,浙江再一次向全國展示了數字化改革牽引鄉村振興和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蓬勃力量。
回首過往,該省數字鄉村建設風勁蹄疾:2005年創新啟動“百萬農民信箱工程”、2007年實施萬村聯網工程、2019年啟動省級數字鄉村試點創建、2021年農業農村數字化改革全面推進……農業農村部最新評價報告顯示,浙江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總體發展水平達到66.7%,連續三年位居全國首位。在之江大地,農業農村數字化改革正加快繪就共同富裕大場景下的數字鄉村新圖景。
數字變革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3個人養好1萬頭豬,在嘉興海鹽,青蓮未來牧場讓人大開眼界。
作為浙江省首批未來農場之一,青蓮未來牧場依托“浙農牧”應用,從育種、養殖、屠宰、物流、銷售、服務等各環節入手,嵌入數字化改革理念和技術,重塑生豬全産業鍊,建起了“雲上牧場”“數智工廠”“流通直達”“用戶優服”等4個數字化子場景,數字育種、智能屠宰、全生命周期追溯、“膳博士”數字門店等成為青蓮未來牧場的“标配”。
“依托‘1 4 N’數字全産業鍊模式,牧場每十萬頭豬的養殖工從原先的250人降至35人,平均鮮銷率從60%升至91%,平均利潤率從1%升至6%。”說起數字化改革給生豬産業帶來的變化,浙江青蓮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明曙滔滔不絕。
不僅如此,青蓮未來牧場還打通了“浙江畜牧産業大腦”“浙食鍊”的數據共享和協同聯動通道,極大地提升了生産效率。“借助大數據平台,我們實現了長三角地區‘當日下單、當日生産、次日送達’的精細化配送,1個未來牧場效益等于10個傳統場的效益。”許明曙告訴記者,有了全鍊條數據,企業綜合周轉率從15天縮短到7天,不僅節省了資金,而且使企業行情動态預判前瞻性提前6個月,管理更加精準科學,産業發展賣上了新台階。
在德清水木莫幹山都市農業綜合體,數字化技術與蔬菜種植的結合,同樣擦出了閃亮火花。
每天一早,“德清水木”農業綜合體負責人阿爾法都會習慣性地打開“農智雲”平台,基地概況、地塊管理、作物長勢等信息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我們首次将工業BIM模型引入農業中,利用雲技術、大數據等技術,打造數字化蔬菜生産中心,番茄采摘期從30天延長至365天,突破了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限制。”阿爾法介紹,目前,綜合體内的薄皮沙瓤大番茄以及各類葉菜已實現全年連續生産,每年可向市場供應100萬公斤高品質放心蔬菜,産量較傳統種植模式提高了98%,土地産出效率再創新高。
當下,數字農業技術已在浙江鄉村多點開花。在衢州衢江,新建成的柑桔數字化綜合服務中心創新産業促富數字模式,目前已覆蓋大戶50戶、柑橘基地面積1萬多畝;在杭州建德,蛋雞等優勢産業正逐步推進“産業大腦 未來農場”的發展模式,實現重點基地精準把控……
近年來,浙江始終堅持高效生态農業發展方向,大力推進農業“雙強”行動,引導和支持主體對農場基礎設施、機械裝備和産業鍊等進行數字化改造,推進生産經營過程自動化智能化,着力打造可看可學、可複制推廣的示範樣闆。目前,該省已建成數字農業工廠210家,建成更高标準的未來農場10家。
數智場景助力現代農業。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插柳成蔭 數字應用亮點紛呈
慈溪的農業現代化水平,一直走在浙江前列。葡萄、蔬菜等産業發展水平較高,從事農戶較多,僅單體規模在10畝以上的葡萄種植戶就超過萬戶。随着全産業鍊建設的推進,種植戶們對農産品産地冷藏保鮮設施的需求日益增大,但該市的公共冷庫隻能滿足果蔬種植戶四分之一的需求,種植大戶的自用冷庫卻又存在季節性空置現象。
“共享冷庫”應用的上線解決了上述問題。“現在種植戶隻要打開‘共享冷庫’應用,通過‘地圖找庫’就能找到附近仍有庫容餘量的冷庫,幫助種植戶實現錯時錯峰甚至跨季銷售。”慈溪市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胡偉宏說,去年以來,慈溪市已上線“共享冷庫”136家,共享庫容41萬立方米,2萬多戶種植主體享受到了“共享冷庫”的福利,全市冷庫綜合利用率平均提升15%以上。
2021年以來,浙江農業農村系統聚焦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三大跑道,積極構建“浙江鄉村大腦 浙農系列應用”農業農村數字化改革框架體系,數字鄉村建設大步前行。
如今,越來越多實用好用的數字化應用登錄“浙裡辦”“浙政釘”,通過“一地創新、全省共享”機制,在農業農村領域落地。“浙農優品”應用圍繞農産品從田園到餐桌全生命周期服務管理,護航農業高質量發展;臨安山核桃特色産業化應用,解決了山核桃“哪裡适合種、如何種得好、如何标準化加工、如何賣得好”等問題;台州椒江“漁省心”應用,以漁船污染物全程智治為切入口,對漁業環保、供應鍊、融資、物流等進行數字化改革……
目前,作為農業農村領域數字化智能化能力中心的“浙江鄉村大腦”,持續叠代完善體系架構,腦力建設加快推進,已歸集各類“三農”數據超16億條,構建“三農”地理信息圖層91張,注冊用戶近28萬個,日訪問量60萬次以上,“浙農碼”賦碼用碼超3700萬次,農業智能、鄉村智治、農民智富三大能力初步形成,農業農村從“慢變量”跑出了“加速度”。
智慧治理 數字鄉村宜居宜業
墅豐村位于浙江桐鄉市石門鎮北部,一進村便能看到錯落有緻的民居和豐子恺漫畫,極具雅意。多年前,這裡還是桐鄉市的經濟薄弱村,如今卻成為浙江首批未來鄉村。從“差等生”到“模範生”的蝶變,離不開數字化變革的助力。
“墅豐村将‘一圖感知墅豐’數字鄉村系統升級為‘雲上鄉村’綜合應用,将數字化信息全部集成到未來鄉村系統,打造更具實用性的2.0版本,農村集體‘三資’、土地流轉、農戶幫促等事項都可以一屏感知、線上解決。”桐鄉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顧春梅介紹,考慮到村民的生活需求,該村還打造了無人超市、智慧停車、雲問診等數字化場景,實現線上應用和線下場景高效融合,讓村民更好融入“數智生活”。目前,墅豐村已完成883戶共3665人的一戶一檔數字檔案建設,注冊用戶3029人,平台登錄超2萬人次。
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近年來,浙江持續加大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鄉村寬帶、5G基站等進村入戶,“三農”新型基礎設施試點、鄉村振興産業發展和集成創新示範建設等一大批項目落戶鄉村,在全國率先實現鄉鎮5G網絡優質覆蓋、行政村5G網絡基本覆蓋,城鄉間的數字基礎差距不斷縮小。
随着數字鄉村建設的持續推進,該省各地圍繞鄉村生産、生活、生态,打造了許多接地氣的應用場景,通過提供更加智能、更有溫度的數字化服務,提升農民群衆生活品質。數字信息技術與農村的深度融合,更是不斷催生出了新産品、新模式、新業态,成為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動力。
“通過搭建‘網上農博’等平台,浙江在20個縣啟動實施‘互聯網 ’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面對疫情下的農産品滞銷等問題,2.4萬家涉農網店通過數字化營銷手段,轉危為機。2021年,全省農産品網絡零售額達到1238.9億元,網絡零售占比排名全國第一。”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數字“三農”專班相關負責人說,該省數字鄉村建設從“點上開花”向“面上成景”轉變,鄉村建設的底子越來越厚實。(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