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頭苦讀:在這個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的社會,沒有文化、不讀書是沒有出路的。說的高大上一點,讀書是為了看到更大的世界,越山、閱書、悅己,擁抱世界也是擁抱自己;那說的俗一點,讀書是為了考學,去以學校為跳闆去過更好的生活,并取得較高的社會地位,得到别人的尊重。
擅長應試:提到中高考,更多的人對它的印象的确是應試教育。不可否認這是中國教育的弊端,但是這不是以小鎮做題家去嘲笑普通人的理由。
首先在這個大環境下,即使很多學子對應試教育有不滿但無法改變,能做的隻有去适應這個大環境,然後在有能力的情況下盡量去完善這個體系;
第二,我國的教育制度、教育體系在不斷的推進、改善,更多的校本課程被研發、被實施,培養的人才标準更加完善,側重點由原來的智育變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通過高考實現了人生的進階:這句話是一堆屁話中唯一正确的一句。對于絕大多數家庭來說,孩子是一個家的希望,對于孩子來說,讀書雖不能說是向上唯一的途徑,但是卻是更多的人所選擇的一條道路。
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所信奉的金貴鐵律。所以以讀書為途徑,以高考為跳闆,進入一個更大的平台去闖一番,是大多數人的選擇。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有的人生來就在羅馬,我們這些人,卻隻能靠自己。
“小鎮做題家”這五個字輕輕松松地把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地努力都抹殺了。
“我是被拔出蘿蔔坑的野草,我是鐮刀收割下會呼吸的韭菜,我是被人鄙夷的小鎮做題家,我也是寒風裡翻弄的書頁,是拿着筆通紅的凍瘡,是100塊廉價西裝下90度鞠躬的腰,世界上最不值得一提的小鎮做題家。我像野草一樣長大,以為他們會贊歎我的生命茁壯,卻隻聽見他們罵我的出身差。”
努力的意義是被看到,被認可,被尊重,而不是因為出身被否認一切。按照世俗所規定的成功,那我認為成功是屬于少數人的,無論怎樣努力,成功的人都隻是少部分。
但我又覺得其實每個人都是一位成功者,因為成功遠遠沒有存在本身更重要。舉個例子吧,或許一個公司的小職員很普通,拿着并不高的薪水,過着簡單的生活,這不算成功吧按照人們所定義的那種?可是你又怎麼知道她出生一個偏遠的山村,父母因她是個女孩強迫她退學打工補貼家用,她不曾認輸,即使在外打工也一直努力讀書提高自己,最後成為一個公司職員是她努力的結果,她也十分滿意現在的生活。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難道不能算成功嘛?
千千萬萬的小鎮做題家,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平凡又不平凡的夢想啊。社會上有的不隻是上流階級,更多的是過着普通生活的普通人。他們制定規則,卻要反過頭來嘲諷參賽者,順帶把别人幾十年的努力都一把否認了,這是不對的。
![]()
在網上看到一段話,以此自勉:
他們很狡猾,先從教材入手推毀孩子的價值觀,再用階級劃分,鼓吹眼球經濟、顔值價值,貶低少年的遠大抱負和志向,讓幾千年來勸誡微寒而起也應胸懷大志的聖賢之語,拼搏之精神,落入小鎮做題家之流,再用利益和不公毀壞青年人之立場,他們想要打碎我們的膝蓋,戳斷我們的脊梁。他們在内部,但他們見不得光,年輕的人們啊,往高處去,往各行各業中去,帶着初心帶着決心,做實際的事,做有用的事,未來就在我們手上。
會有千千萬萬的學子在身後支持你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山高路遠,虎狼潛行,諸君慢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