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知道,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
我們觀察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的示意圖,複習相關的規律:
通過學習,我們總結出了以下規律:
1.稀有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是滿的(8個或2個),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很難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
2.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一般都大于4,容易得到電子;
3.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一般都小于4,容易失去電子。
4.在化學反應中它們都趨于達到穩定的結構,所以最外層電子數與化學性質有關。
小資料:1916年,德國化學家柯塞爾( W. Kossel)根據稀有氣體原子的電子層結構具有高度穩定性的事實,提出了“離子鍵”的概念。認為由原子得失電子後。生成的正、負離子之間靠靜電作用而形成的化學鍵。即離子鍵的本質是正、負離子之間的靜電引力。
那麼原子之間是通過什麼方式形成離子、進而形成物質的呢?哪些物質是由離子構成的呢?
1-離子形成的過程
我們以氯化鈉和氯化鎂的形成為例。
A.氯化鈉:
首先我們觀察鈉原子和氯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形成氯化鈉的時候,鈉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發生如下轉移:
上述過程中,鈉原子因失去1個電子而帶上1個單位的正電荷,形成陽離子;
鈉離子的符号為Na (加号寫在右上角),表示1個鈉離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
上述過程中,氯原子因得到1個電子而帶上1個單位的負電荷,形成陰離子,寫作Cl-(減号寫在右上角);
這種帶電荷的原子叫做離子;
B.氯化鎂的形成:
首先我們看看鎂原子和氯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鎂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2,而每個氯原子最外層最多隻能再“搶”1個電子,所以鎂原子和氯原子形成氯化鎂如下圖所示:鎂原子的最外層電子均分給兩個氯原子,分别形成離子:
形成氯化鎂的時候,鎂原子的核外電子發生如下轉移:
上述過程中,鎂原子因失去2個電子而帶上2個單位的正電荷,形成陽離子;
鎂離子的符号為Mg2 (2 寫在右上角),表示1個鎂離子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
上述過程中,氯原子因得到1個電子而帶上1個單位的負電荷,形成陰離子:
像這種帶電荷的原子,我們稱之為“離子”。帶正電的原子是陽離子,帶負電的原子是陰離子。
像氯化鈉、氯化鎂等許多物質,都可以看做是由離子構成的,之前學的高錳酸鉀、氯酸鉀、氯化鉀等物質,都是由離子構成的。
2*-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 原子 離子
我們已經學了三種能夠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氮氣、氧氣、水、二氧化碳等,這些物質是由相同的分子聚集而成形成的。
由原子構成的物質:汞、鐵、碳、硫、氦氣、氖氣等,它們都是由大量的原子聚集形成的。
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氯化鈉、氯化鎂、氯化鉀、碳酸鈣等。
3*-原子團和離子
上面舉的示例中,碳酸鈣(CaCO3)左側是金屬陽離子,右側是幾個原子的組合;像這種物質還有很多,比如:氫氧化鈉、碳酸鈉、硝酸鉀等等,像這些物質的右側都是幾個原子的整體,我們把這一類的原子的組合成為原子團。示例:
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原子結構和原子團的規律,寫出相應的離子符号。
4-總結
- 分子、原子可以構成物質,離子也能構成物質(氯化鈉);
- 帶電的原子被稱作離子;
- 離子符号的寫法,是相應的原子符号右上角寫上帶幾個單位的正(或負)電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