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征信相當于一張記錄着你日常消費習慣的“經濟身份證”,你的借貸行為、還款情況、信用情況都會一一體現在這張“經濟身份證”上,維護征信記錄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是非常必要的。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征信是依法采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并對外提供信用報告、信用評估、信用信息咨詢等服務,幫助客戶判斷、控制信用風險,進行信用管理的活動。通常由第三方平台或機構為個人(企業)建立信用檔案并依法采集、記錄其有效信息(定義來源:百度)。
征信查的太多有影響嗎?征信的查詢分為兩種情況:個人查詢和機構查詢
個人查詢是指個人通過一些查詢平台對征信記錄進行查詢,有些小夥伴可能是入職或工作需要提供征信報告,這種情況可以放心,一年查詢1-2次影響不大,且目前每人每年有2次免費查詢征信報告的機會,第三次起,用戶每查詢一次,将收取查詢費用。
機構查詢是指用戶要進行貸款審批、信用卡審批、擔保資格審查、貸後管理這些而導緻的“被查詢”也稱為硬查詢,這類查詢次數過多會直接影響到你的個人征信,為什麼會出現被機構查詢過多這種情況呢?其實也很好理解,當借貸人十分缺少流動資金,并找到相關的信貸機構求助貸款時,信貸機構借入查詢,或者在這個過程中信貸機構沒有接入央行征信系統,申請人自行查詢征信并提交到信貸機構方。無論哪一種,都會被審批貸款方視作扣分項,對于借貸人是非常不利的。
征信“花了”怎麼辦?
所謂的“征信花了”,就是大家對征信不良或征信被金融機構查詢太多的一個通俗叫法。如果你的征信“花了”是有辦法“修複”的,那就是用時間來“修複”。
征信報告的修複大概需要花費半年時間。
短期内千萬不要再查詢征信報告、不要再違約消費,随着時間的推移,這些查詢記錄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會慢慢消退,因為貸款審批人在查詢征信查詢記錄的時候,記錄往往是從近期往遠期看。越往後(越早)的征信查詢記錄,負面影響越小,在超過兩年之後,記錄就不再顯示了。
最後的話
個人征信查詢過多也是會影響到銀行對你的綜合評估的,銀行看到這些查詢記錄隻會覺得你是需要貸款了才會查詢,既然你有這麼多次想要貸款,那說明貸款的壞賬率,欠債率一定是非常高了,銀行怎麼可能願意承擔這麼高的風險呢?
非本人查詢(硬查詢)更不用說,那就意味着貸款申請人貸款、給人做擔保的頻率太高了,側面反映出申請人資金緊張、還款能力差,會被審核機構列入“黑名單”,不會輕易給通過申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