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代才子鄭闆橋的姻緣:
鄭闆橋文采蓋世,可惜窮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門前,驚覺門前的對聯是自己的詩作,鄭生向戶主饒夫人問個究竟,饒夫人說自己女兒極愛鄭闆橋的作品,鄭生忙道自己正是鄭闆橋,饒夫人馬上把女兒五娘叫出來,并且把她許配給鄭闆橋,鄭闆橋後來高中進士,大小登科一道兒至,夫婦二人也恩愛一生。
二、鄭闆橋夫人的“人各有體!”
清代鄭闆橋臨摹諸家法帖甚勤,有一晚上,做夢也在臨帖,東指西橫,夢中誤将指頭橫在夫人背上大肆臨摹。
夫人驚醒,鄭闆橋在睡夢中聽得夫人嬌聲曰:“人各有體!”,鄭闆橋幡然醒悟,盡毀所有法帖,自己另創一體。
三、鄭闆橋嫁女兒
闆橋嫁女兒,嫁得别創一格,嫁得爽快利落;不比時下婚姻,讨價還價,有辱婚姻的神聖。“闆橋有女,頗傳父學。”當女兒大到可以嫁人的時候,闆橋說:“吾攜汝至一好去處。”闆橋把女兒帶到一位書畫至友的家中後說:“此汝室也,好為之,行且琴鳴瑟應矣。”一句話交待清楚,轉身自去,而嫁女大典,也就此告成了。
四、鄭闆橋的小處不可随便
鄭闆橋的字很值錢,書童經常把他草稿偷出去,裱褙後賣錢。有一回鄭闆橋故意寫了“不可随處小便”的字,他想這回不會被拿去賣錢。過幾天,鄭闆橋在一家書畫店裡看到他的這幅字,但内容已被改為“小處不可随便”。
五、入骨的溫情
論及闆橋的為人處世之道,以“率真”二字似可概之。他深知恕道,非常練達人情,從一些生活的細節上,都能表現出十足的人情味,為詩為文,字裡行間也莫不流露出至情至性,他堪稱是中國讀書人的典型。他感念乳母之恩,後母之愛,叔侄親情,朋友道義,以及自己的困頓,寫了一首“七歌”,随口白話,不見藻飾,而一字一淚,感人至深。懷念兒時的遊伴(一位鄰居乖巧的小姑娘王一姐),他題了一阕“賀新郎”的詞相贈,淡淡的幾筆素描,小兒女的憨神态,即躍然紙上,留下一股甜蜜的回味。
他雖已富貴了,仍不忘貧賤的故舊,多所存問,體貼入微,這在他的家書上更很生動的表達。如何接待貧寒的求告者:先請其吃碗熱粥,然後再問其來意;如何體恤童仆:想想人家的孩子,亦正如自己的孩子;甚至為了保全一座無主的孤墳,而甘願買下一塊沒人肯要的荒地,以備自己他日歸土,好與地下作伴,這種澤及枯骨的想法,正是仁心的高度發揮。不管他的什麼想法,總能表現出他的率真,在慣見虛僞取稅的社會中,率真可算是很難得的。
六、耿介的操守
專制時代的衙門,具有十足的可怖性,純良的百姓是不敢輕易進入的。身為縣太爺,高高在上,為了養威,也不會輕易外出,出必鳴鑼喝道,以示尊不可犯。功名與利祿相密合,就不會再想到民間的疾苦。所謂“滅門縣令”,能少作點惡,已屬難得,遇有災難,掩飾之不遑,浸吞赈款之不遑,更難顧及其他。而闆橋一反官場的積習,布衣草鞋,深入民間,以了解疾苦;并毫無矯情,一本其真,将所見所聞的民間悲慘事,一一表達詩篇中,以作刺骨的諷喻。他在“逃荒行”中寫賣妻賣兒的悲痛,“還家行”中寫一婦與前後兩夫及子有間難割難舍的幽情,讀來都會令人酸鼻。這些血淚文字,為痛苦無告的小民傾吐心聲,是不合為官之道的,亦屬練達宦情者的大忌。
他對縣民的關切,雖已盡心竭力,仍感惶恐未足。在他寫“範縣”的詩中有兩句:“縣門一尺情猶隔,況是君門隔紫宸。”可以體會得也。以小小縣衙的一道淺的門牆,對民情尚有隔膜,何況那皇帝老倌隻高坐在重門深禁的金銮殿上,還能知道些什麼?在君權至上的時代,這種感慨很易受到曲解,甚至惹出禍端。幸而他僅僅是個小小的“七品官耳”,若像蘇東坡那樣的樹大招風,遭到小人的羅織,定個輕蔑朝廷的罪名,抄家問斬,都屬意中之事,實在大意不得的。
七、闆橋巧斷賴婚案
他在地方任知縣時,頗為當地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例如他任濰縣的知縣時,歲逢饑荒,于是大興工赈,令豪門大戶煮粥救饑,全活者甚多。傳聞鄭闆橋于濰縣擔任縣令時,受理一樁賴婚案,窮秀才告其嶽父不守諾言,無端賴婚。
闆橋事先已知窮秀才的嶽父是一位大地主,他令窮秀才暫留衙内,派人傳喚地主與他的女兒到堂上。于是,闆橋問道:“你為什麼要賴婚?”财主答:“因窮秀才養活不了我的女兒,他們不宜生活在一起。”闆橋說:“原來如此,看來你的女兒确實不應該嫁給一位窮秀才。不過,你也得為你的女婿想想。這樣吧!你出一千兩黃金,我來幫助你解決這個問題,保證你滿意。”
财主聽說鄭闆橋要幫他解除女兒與窮秀才的婚約,頗為高興。他按時如數付現。闆橋說:“你的女兒遲早總是要嫁人的,倒不如我給你找個乘龍快婿,這一千兩黃金就算是嫁妝之資,你意下如何?”财主聽了之後,眉開眼笑,連連點頭哈腰說:“當然好!當然好!”
在說話之間,闆橋已令人把窮秀才傳了出來,當即命他與财主女兒拜堂成親,随後雙方攜金而去。财主瞠目結舌,不知所措,最後哭笑不得,退堂而歸。
八、闆橋妙筆戰鹽商
有一天,某鹽商将一個私自販鹽的小販扭送到縣衙門,要縣令闆橋處以重罰。闆橋一見那個小販,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知他為生活所逼,不得不如此。于是,頓生憐憫之心,他想戲弄一下這個鹽商。就對鹽商說:“這個小販應當加重處罰,我準備給他戴上枷鎖,立街示衆,好不好?”鹽商笑眯眯地說:“好!好!”
闆橋當即命衙役抱來一些蘆席,用細木片做托,認真紮好,中間挖一個大圓孔。他又畫了許多竹子和蘭花,題了字,貼在蘆枷上。然後讓小販套在脖子上,站在鹽商的門口示衆。因闆橋向以詩、書、畫号稱“三絕”,畫的竹子和蘭花,尤其名播四海。許多人都想目睹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寶。所以當小販戴着蘆枷往鹽商門前一站,立即招引很多人圍觀,整個縣城都為之哄動了,鹽商的門堵得水洩不通,生意一點也做不成。鹽商隻好到縣衙内哀求闆橋放了那個小販。
九、竹影牆
他才學極高,其畫更是出名,許多人求其畫而不可得。據說鄭闆橋的畫非常傳神,能夠使畫中之物成真。話說鄭闆橋有一個朋友,家裡新砌了一道牆,他一直請求鄭闆橋給在牆壁上畫個畫,無奈鄭闆橋總是忙着沒時間。
有一次,這朋友請鄭闆橋還有一些朋友到家裡喝酒。酒席喝到一半,主人當着大家的面,非請鄭闆橋在牆壁上畫一畫不可。鄭闆橋見推不掉,就說:"行,你磨墨吧!" 主人連忙讓兒子拿來一硯墨來,鄭闆橋一看,說道:"不行,太少了,至上要磨半小盆的墨。"大家一聽,那麼多的墨,難不成要将整壁牆都塗黑?主人心疑之際,仍趕緊讓兒子端來半小盆的墨。這時鄭闆橋已經是醉得搖搖晃晃了,他走到牆壁前面,用手往盆子裡一沾,就往牆上抹起來,抹了幾把,又把整個盆子端起來,将裡頭的墨汁整個都潑到牆壁上,弄得黑鴉鴉一片。這主人心裡可不痛快了,他原來隻想讓鄭闆橋畫在牆上,一是風光,二是好看。誰知黑鴉鴉一片不知在畫何物?又不好塗掉,隻好留下,自己生悶氣。有一天剛下一場大雨,天上不住地打雷,加上閃電,好不驚人,誰知雨過天晴,這道牆壁前面竟然死了上百隻的麻雀。
過了一些時日,來了一個老頭,來到這主人家門口,就對着這道牆壁仔細地看。這主人看見了,一時好奇,就問:"您在看啥?" "這畫,一定是名人畫的吧?" 主人心中還有氣,說道:"那是什麼名人,隻是一個朋友用手抹的。" 老頭兒問:"這畫成了之後,可出過什麼奇怪之事?"主人答:"奇事倒是有一件,有天下大雨,又打雷又閃電,之後就在牆前面發現死了上百隻的麻雀。" 老頭點頭說道:"這畫,真是太好了!一般人看不出他畫的是竹林,隻有打雷下雨的時候,閃電一照,才看出是竹林,麻雀将它當成真的竹林,飛來避雨,所以就撞在牆上死了。"
十、身世窮困
鄭闆橋辭官回家,“一肩明月,兩袖清風”,惟攜黃狗一條,蘭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風大,雨密,闆橋輾轉不眠,适有小偷光顧。他想:如高聲呼喊,萬一小偷動手,自己無力對付,佯裝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裡,低聲吟道: “細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進我門。”
此時,小偷已近床邊,聞聲暗驚。繼又聞:“腹内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罷。轉身出門,又聽裡面說:“出門休驚黃尾犬。”小偷想,既有惡犬,何不逾牆而出。正欲上牆,又聞:“越牆莫損蘭花盆。”小偷一看,牆頭果有蘭花一盆,乃細心避開,足方着地,屋裡又傳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趕豪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