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鑒墨上桑,博博會召開在即,借此機會給大家分享一些博物館的故事,今天第一期我們聊聊蘇州博物館。
在中國的博物館中,要說曆史厚重感,必須是首屈一指的故宮博物院;但是要說誰家的博物館設計的最有當地特色,蘇州博物館絕對能進前三。
貝聿銘大師設計的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本身創建于1960年,館址是當年的太平天國忠王府。可以說這時期的蘇博和全國大部分博物館沒啥不同。等到1999年,世界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親自操刀,設計了結合古代蘇式建築特色,現代建築風格,山水園林三者于一體的蘇州博物館新館。頓時讓蘇博成為了博物館中的網紅,老少鹹宜的所在。筆者墨上桑有幸在2017年在蘇博進行深度遊覽,印象極為深刻。
好了,閑話不提,既然本期的主題是聊博物館,那必須提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了。蘇博有四大鎮館之寶,你知道都是哪些寶貝嗎?
鎮館之寶:書畫作品《七君子圖》--元代
七君子圖-新華網圖片
《七君子圖》可以說是元代繪畫史上的一幅傑作,這幅畫卷寬約36.5厘米,但是長度達到了驚人的十米左右。
為啥這麼長呢?因為這幅畫卷中收錄了元代六位名家的七幅名作,而且這七幅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墨竹!竹子大家都知道,在古代代表着君子、氣節,是非常流行的繪畫元素,但是畫竹子的人很多,把竹子畫好的人卻極少。
六逸圖
這幅《七君子圖》收錄了當時趙天裕、柯九思、趙原、顧定之、張紳、吳鎮六位名家的七幅墨竹圖,可以說是非常罕見了。其中第四幅是趙原唯一的一幅傳世的墨竹圖;第六幅是以畫“推篷竹”聞名的張紳,這幅畫作是目前唯一傳世的“推篷竹”圖。
《七君子圖》最早名為《竹林七友》,清代乾隆年間為大收藏家喬崇修所藏,喬崇修寫下了“六逸圖”三字引首,幾經輾轉,後為蘇州過雲樓主人顧麟士收藏,在20世紀60年由顧家捐贈給蘇州博物館。
鎮館之寶:銀杏木彩繪四大天王像内函和真珠舍利寶幢-宋代1978年4月12日,三個頑童登上岌岌可危的瑞光古塔掏鳥蛋時,在寶塔的第三層意外發現了一個長達一米多的黑乎乎的木頭盒子。聞訊而來的專家打開黑色外盒,頓時為當時的發現所震驚了。
銀杏木彩繪四大天王像内函
黑色外盒内就是彩色的銀杏木彩繪四大天王像内函!内函用銀杏木制成,為五節正方形套疊式。在它内壁書有“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四月十八日記”字樣,外壁畫有彩繪四天王像,為罕見的宋畫精品。
四天王像比例均勻,面部表情誇張,形象生動,氣勢雄壯。豐富的天然色彩,使畫面具有真實感和運動感。畫中還處處可見唐代畫聖吳道子的遺風,筆墨渾厚雄健,用柳葉描法,線條生動流暢,富有變化,使整幅畫達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僅僅盒子就是鎮館之寶了,可以想見裡面的寶物有多重要。
宋代真珠舍利寶幢
果然不負衆望,打開内函後,一件絕世精品呈現在衆人眼前,這就是:宋代真珠舍利寶幢。
寶幢通高122.6厘米,選材極其奢華,制作者根據佛教中所說的世間“七寶”,選取名貴的水晶、瑪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銀等材料,裝飾的珍珠就有近4萬顆,而塔刹頂部是一顆直徑3.4厘米的水晶寶珠,寶珠兩側以銀絲挽出火焰造型,意示“佛光普照”。幢内置一乳青色葫蘆小瓶,瓶内藏舍利九顆。
另外制作工藝更是極其考究,運用了玉石雕刻、金銀絲編制、金銀皮雕刻、檀香木雕、水晶雕、漆雕、描金、穿珠、古彩繪等十多種特種工藝技法精心制作,雕刻的17尊檀香木雕的神像更見功力,每尊佛像高不足10厘米,雕刻難度極大,天王的威嚴神态、天女的婀娜多姿、力士的嗔怒神情、佛祖的靜穆莊嚴,均被雕刻得出神入化,可謂巧奪天工,精美絕世。
宋代真珠舍利寶幢:局部
真珠舍利寶幢,選材名貴,構思獨特,造型優美,綜合了當時木雕、描金、玉雕、穿珠以及金銀細工等專業技術,整個寶幢共用珍珠四萬餘顆,凝聚了當時能工巧匠的智慧與心血,是一件珍貴的宗教藝術品。
鎮館之寶:秘色瓷蓮花碗-五代唐代詩人陸龜蒙曾經寫過一首詩,名叫《秘色越器》,在這首詩中,描述了當時極為罕見的皇家禦用瓷器秘色青瓷。
秘色瓷蓮花碗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可惜,後來随着戰亂,秘色瓷連同秘色瓷的制作方法全部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後來者想要一探秘色瓷真相,貌似已經不可能了。但是轉機奇迹一般地出現了。。。
在1957年3月30日,蘇州虎丘塔迎來又一次的維修,當工人給一個地基澆灌水泥時卻發現怎麼灌都灌不滿,于是好奇之下,挖了一鏟子,結果這一挖,就發現了虎丘塔下面的密室,據記載:
“塔的第七層早已損毀,明代予以重修。現在塔已傾斜,但尚未超出重心。1956年3月30日下午在塔第二層進行加固維修過程中,在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發現一石函,內貯經箱,上面寫有"辛酉歲建隆二年十二月十七日丙午入寶塔"。箱内放有已硬化作黑色的經卷七卷,各卷外面用絹紙經袱包裹,一塊至四塊不等,及錦包竹簾一塊,長方形象牙牌一塊和殘破經帙。石函頂上有灰陶碗一隻,内放一油盞石,後另有一隻青瓷碗。經箱蓋之上錢囊散存銅錢3.5公斤,錢币有開元通寶,乾元重寶,唐國通寶,大唐通寶,周元通寶,永安五铢,太貨六铢,半兩,五铢等。……”當時誰也沒想到,這隻看上去很普通的青瓷碗就是傳說中的秘色瓷呢?
直到1987年,陝西法門寺封閉千年的地宮現世,出土了唐代皇帝送給法門寺的秘色瓷套裝,還有當時的清單,這才真相大白。
分開的秘色瓷蓮花碗
蘇博館藏的這件越窯秘色青瓷蓮花碗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蓮花碗,一部分是盞托。
碗為直口深腹圈足,盞托形狀如豆,盤口外翻,束腰,圈足外撇。碗身外壁、盞托盤面和圈足均飾重瓣蓮花,如淺浮雕狀凸起,構思巧妙,恰如一朵盛開的蓮花。從露胎處可見瓷胎呈灰白色,細膩緻密,顆粒均勻純淨。特别是它的釉色滋潤内斂,呈現出玉一般的溫潤感,被認為是五代、北宋年間秘色瓷标準器。
今天的蘇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就到此結束啦,如果有機會去蘇州,千萬不要錯過哦。
我是以史為鑒墨上桑,全網閱讀過億的曆史博主,歡迎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