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十年代,鄒城流行一段話:“給虱子結紮,給跳蚤上環,火補安全套,專修火車内外胎”,用以“形容”一個人技術好。這已經不是高手在民間了,能創作出這樣的語言,簡直就是大師。
其實,虱子和跳蚤,在八零年代中後期就逐漸絕迹了,到了九零年代,基本上沒有了。
吸過血以後的虱子
大緻上,有三個原因,第一,衣服(被褥)換得勤了,第二,殺蟲劑的應用,第三,洗澡次數增多了。而這些,都歸功于經濟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記得我還沒有上小學的時候,大概八十年代剛開始,家人給我買了一件秋衣,尼龍的那種,晚上關燈後噼哩啪啦直冒火花。穿上後,就舍不得脫下來了,因為冷風再也不會沿着棉襖袖管往裡鑽了,晚上上床肌膚不再直接接觸冷冰冰的被筒了,同樣早上起床也不再直接裹更加冰冷的棉襖了。
大概穿在身上有兩個月之久,沒有脫下來。
那時候,冬天兩個月不洗澡很平常,洗臉的時候,也隻是顧臉上,耳朵根子,脖子,都不用濕毛巾漉兩把。時間久了,脖子上一層烏黑,倒是和棉襖的顔色相映成輝。
再後來,覺得身上很癢,母親不敢大意,帶我去醫院看皮膚科。醫生讓脫下衣服,也就是脫下那層穿上就沒有脫下來過的秋衣。。。。。。。。
上面爬滿了虱子。。。。。。。。
沒有農藥的話這東西恐怕是很難消滅的——跳蚤
人,在一個環境裡待久了,會習慣,哪怕是“受虐”。
那個時候,在冬季裡,如果豔陽高照,又沒有風,經常有人坐在太陽底下,脫掉棉襖,光着膀子捉棉襖上的虱子,捉到用大拇指指甲擠死。。。。。。竟然成為當時的一道風景,竟然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爺爺曾講過一個故事:一個城裡的虱子,一個鄉下的虱子,在往城市的道路上相遇了。城裡的虱子說:“兄弟,你們農村怎樣?我正要去。”鄉下的虱子說:“哎!不瞞您說,咬下去都是爛棉花頭子。你們城裡怎樣?好混嗎?”城裡的虱子說:“城裡人一天三遍換衣服,都沒有機會下嘴。”兩個虱子面面相觑,苦笑着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地方。
看來城鄉二元結構,由來已久了。
八零年代,輕工業發展,尤其是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到了九零年代,各種服裝鞋帽、日常用品竟然也出現了過剩。日常衛生大為改觀,虱子、跳蚤,還有蛔蟲,基本上消失了。
尼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