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石療法用什麼工具?【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内經》系列-精華篇-之四百八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續更新中……)】,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砭石療法用什麼工具?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砭石療法用什麼工具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内經》系列-精華篇-之四百八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續更新中……)】
“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衛氣之所留止,邪氣之所客也,針石緣而去之。”——《黃帝內經·五藏生成篇》
(接前文)聽衆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們繼續講解《黃帝内經·素問·五藏生成篇第十》,我們先來看原文∶“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衛氣之所留止,邪氣之所客也,針石緣而去之。”這段話不難理解,“人有大谷十二分”什麼意思?指的是人體有大會十二處,谷指的是肉之大會。小溪指的是肉之小會,小溪是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是什麼意思?指的是心俞、肝俞、腎俞等十二俞穴,這些地方都是衛氣存留的地方,很容易被外邪所侵襲。受了邪氣的侵襲用針刺砭石之法,因其所客緣而去之,就是根據所中邪的侵襲的部位進行相應的治療,叫做緣而去之。緣就是因和循的意思,就是根據所中的外邪的部位,當然不見得是外邪,因為上面講了“卧出而風吹之,血凝于膚而為痹”等等,這就是指的外邪。很多人身體的病都是内邪。
現代不像古代,古時候很多百姓是衣不蔽體的,到了冬天沒有很厚的棉服來穿,很容易受風寒所侵襲。古人的生活水平不如現代人好,現代的人民群衆生活越來越幸福,很難聽得到誰受凍受餓。古代不是全民能解決溫飽的社會狀态,經常會看到有老百姓受凍受餓。古代的這些病,傷風這些名詞經常出現在典籍裡邊。《傷寒論》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這樣一部著作。前文我們還講過“卧出而風吹之,血凝于膚而為痹”。(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現在即使是百姓的家庭居住環境都特别好,在古代所住的房間密封性可能不那麼好。大家要是有時間可以去成都去參觀一下杜甫草堂,按照《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當中的描述,房間裡就會看到窗戶就是幾塊木頭豎起來的,不像現在有玻璃,還有密封性非常好的設置,外頭無論刮多大風,屋裡邊一點風都沒有。在古代可不是這樣,古代就是幾個木頭棱支那兒,再糊些紙,外面刮大風,屋裡就刮小風了,所以老百姓很容易“卧出而風吹之”,睡覺之後還沒出被窩,風一吹,然後血凝于膚而為痹,這種情況還非常多。
《傷寒論》的作者是張仲景,他的時代正好是東漢末年,三國紛争那個時代,戰争頻繁,民不聊生,所以他有感于百姓所得的病以傷寒為主,所以才著《傷寒論》,也著了雜病,傷寒不僅是有傷寒病,還有雜病,雜病主要是在《金匮要略》裡邊記載。張仲景在治療血痹的時候有一個專門的思路,在《金匮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 裡邊說:“血痹病從何得之?師曰:汗出,卧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汗出者,言衛氣之虛于外也。卧則歸于陰,出則血行于外,如被風吹,則血凝于膚而為痹。”張仲景就講了整個的病因病機是怎麼回事,人出汗,卧的時候不時的動搖,動搖容易出汗,就靜不下來了,魄汗就藏不進來,這時候又被微風一吹,于是就得了這病。古代的社會情況可能就像我剛才所說的屋子裡邊面密封性差,所以經常有賊風。
現代很多家庭的密封性很好,幾乎屋子裡沒有風。怎麼得呢?冬天窗戶都關得很好,夏天有時候卧室到客廳的窗戶開着,晚上刮風還挺大,風就進入卧室,可能就被微風給吹着了,或者睡覺的時候忘了關空調,正出着汗,睡着了被空調的冷風一吹,于是就得了這個病,這個時候人的汗是出的,衛氣虛于外,人一旦躺在床上氣血就歸于陰,肝就開始藏血,體表就沒有那麼強的衛外能力了,這時候被風一吹,就是“血凝于膚而為痹”,就出現血痹這種症。這時候用黃芪桂枝五物湯來治療。
黃芪桂枝五湯其實我們要讀《傷寒論》就很熟悉,就是桂枝湯把甘草去掉,加上黃芪,就是把甘草換成黃芪,為什麼要換黃芪呢?因為黃芪走表,桂枝和芍藥調和營胃,生姜、大棗調和脾胃,溫陽氣,養氣血,溫衛氣。一個走外,一個走内,同時再用黃芪走表,所以血痹症就好了,這就是黃芪桂枝五物湯的基本方義,在這裡順便的給大家再講解一下,整體就理解了這段話的意思。
《黃帝内經》裡邊對于大谷還有小溪,還有十二俞這些疾病的原因分析為是“衛氣之所留止,邪氣之所客”,衛氣本來是衛外的,衛外功能沒有發揮好,然後邪氣侵襲,客就是侵襲的意思。侵襲了之後,這時候用什麼來“去之?”就用針和石,古人經常說針石草,草指的是本草,針就是針灸,石就是砭石,古代一種專門刮痧,在體表進行刺激的一種石頭,現在用的都是刮痧闆,刮痧闆也可以用砭石來做,也可以用瑪瑙、玉來做,清代的時候很多人是用牛角作為材料,還有的用金屬,最多的是用銅來做刮痧闆,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密度越大祛邪能力就越強,密度越小作用就越柔和。古人叫做針石,就是砭石,這一段話很好理解。(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内經》系列-精華篇-之四百八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産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