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安徽富凱特材有限公司聚焦低碳減排,冶煉的特種金屬合金材料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濃度遠低于鋼鐵企業超低排放的國家标準。圖為該公司的電爐除塵設備。 袁 兵攝(人民視覺)
浙江飛越機電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企業生産的旋片真空泵入選國家級單項冠軍産品。圖為日前該公司工人在裝配車間安裝真空泵。 劉振清攝(人民視覺)
今年9月8日,在給2022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的賀信中強調,希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聚焦主業,精耕細作,在提升産業鍊供應鍊穩定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已培育4批共899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帶動全國範圍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萬多家,入庫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1萬多家。這些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何特點?正在主攻哪些領域?
量大質優,茁壯成長态勢好
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韌性、就業韌性的重要支撐,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介紹,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選擇了專精特新的發展路徑。同時,支持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已成為重要的政策導向。
專精特新“小巨人”什麼樣?近日,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聯合發布《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報告(2022年)》(以下簡稱《報告》),展示專精特新工作的積極成果,為中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進行了精準畫像。
整體來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十四五”開局階段發展勢态良好,總量、結構、質量等方面持續改善。《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全年營收3.7萬億元,同比增長超30%,增速高于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約11個百分點;全年利潤總額超3800億元,營業收入利潤率超10%,比規上中小工業企業高約4個百分點。
從結構來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的小微企業數量大幅增長。自2019年工信部啟動培育工作以來,前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中型企業數量過半,占比約達57.8%;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小微企業數量超過中型企業,占比約達56.1%。在所有制結構上,目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約84.5%為民營企業,國有企業與合資企業類型占比分别約9%與4.9%。
“小巨人”企業分布在哪些行業?據了解,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制造業企業有8084家,占比為89.9%。看細分行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排名前十位中,9個在制造業領域,分别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1193家)、專用設備制造業(1178家)、通用設備制造業(991家)、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819家)、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718家)、汽車制造業(595家)、儀器儀表制造業(445家)、非金屬礦物制品業(369家)、金屬制品業(332家),另外1個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553家)。
在區域分布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5370家集中在東部地區,占比約60%;2068家分布在中部地區,占比約23%;1167家分布在西部地區,占比約13%。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布最多的4個省份分别為浙江、廣東、山東和江蘇。此外,北京、上海、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也較多。
苦練内功,細分領域有絕活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巨”體現在何處?
據了解,“小巨人”企業體量雖然不大,但往往掌握了所在領域的不少“絕活”,科技含量高。
有的苦練内功,突破發展瓶頸。在德國、日本等國,電容器設備生産已經是一項很成熟的技術。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國内電容器行業幾乎沒有一條全自動化的生産線。為此,廣東東莞士格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始終咬緊技術研發這個關鍵點,靠着20餘年的深耕,最終突破技術瓶頸,研制出“智能一體化生産設備”,達到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該公司生産的鋁電解電容器全自動化生産線是國内首家推出,陶瓷電容器塗裝生産線也是全球首台。如今,憑借士格電子新開發的數十條智能化生産線,不少下遊加工企業的零部件加工精度也有所提高。
有的自力更生,打造過硬産品。在山東威海莫霖車業有限公司的業務版圖中,野營拖挂房車是“明星産品”,遠銷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市場。“這款産品是我們的‘專利王’,擁有有效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房車配備了企業自主研發的刹車校準系統,通過調整制動器内的杠杆和彈簧得到最佳制動時間,讓常規刹車更加有效。同時,車頂有我們自主研發的光伏發電系統,可為冰箱提供可再生能源。”說起産品優勢,該公司總經理信慶信心十足。在信慶看來,研發沒有淡季。
《報告》顯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持有14萬餘項發明專利,平均每家持有有效發明專利15.7項。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作為主要起草單位,制修訂的已批準發布标準總數累計1.3萬餘項,包括國家标準6000餘項、行業标準1930餘項、團體标準5300餘項。平均下來,每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定了1.5項标準。
“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申報非常踴躍,一共有1.3萬家企業申報。”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說,根據初步分析,相關企業具有創新性強、研發投入高、專業化程度高、配套能力強,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等特點。
政策支持,做大做強前景好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不僅成長快,效益也好。
截至2021年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營收3.7萬億元,戶均營業收入4.2億元,同比增長超30%。其中,1000餘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1年營業收入在1億元以内,占比12%;多數企業年營業收入處于1億元(含)至10億元區間,占比增至80%;營收超10億元(含)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增至700餘家,同比增長76%。
“小巨人”茁壯成長,離不開政策的有力支持。據介紹,工信部等部門從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加強資金支持力度、不斷創新培育舉措、逐步優化培育環境等方面彙聚合力,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工信部和财政部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分三批重點支持了部分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已累計安排财政資金40多億元。聯合中國人民銀行設立2000億元科技創新再貸款支持工具,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納入支持範圍。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累計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76家。”梁志峰說,下一步,工信部将繼續落實好《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進一步在資金、人才、技術、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完善培育服務舉措,堅定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民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重視實體經濟、支持工業制造、呵護市場主體,是近年來中國各項經濟政策的一大特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正大量湧現,但也要看到,這些企業普遍處在發展初期,一些企業還存在特色不夠突出的問題,特别是基礎材料、軟件服務、零部件等領域還存在短闆。”周民良說。
未來,如何讓“小巨人”更好地成長?
周民良建議,一方面,廣大中小企業要突出主營主業,圍繞市場需求、選準主攻方向、合理配置資源,把創新成果轉化到實處。另一方面,應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力度,在行業标準、質量監測、品牌培育、規則制定等方面營造更好的環境,幫助更多“小巨人”做大做強。
朱宏任表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國家創新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大力發展專精特新企業正在成為中國經濟抵禦經濟運行風險、提高産業競争力、鍛造制造業韌性、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築牢經濟增長基礎的關鍵之舉,也是廣大中小企業的應走之路。“希望中小企業服務機構能夠形成‘求新求實、精準高效’的服務方式,引導中小企業對标專精特新‘小巨人’,實現高質量發展。”朱宏任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