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未來屬于你們
——記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
■解放軍報記者 安普忠 王淩碩 特約記者 占康
感知宇宙奧秘,放飛航天夢想。
3月23日下午,在北京中國科技館地面主課堂和西藏拉薩、新疆烏魯木齊2個地面分課堂,400餘名中小學生等待着再次開啟太空授課。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各位同學,大家好!”15時59分,“太空教師”王亞平親切的聲音從遙遠太空傳來,在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内,神舟十三号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再次以天地交互的方式,開啟了“天宮課堂”第二課。
在去年12月9日的“天宮課堂”上,3位航天員帶領同學們參觀了天和核心艙,并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等有趣的實驗,點燃了無數青少年探索太空的夢想。課程結束後,社會各界通過新聞媒體和網絡廣泛參與第二次“天宮課堂”授課内容征集,這次的授課内容是從征集到的意見建議中遴選的,并結合中國空間站設施條件進行了精心設計。在萬衆期待中,一堂以展示“微重力環境下特殊物理現象”為主要内容的科普課精彩開講。
3月23日,“天宮課堂”第二課開講,地面主課堂中國科技館内的學生在聽講。新華社記者 郭中正 攝
“空間站居然能制作冰球?”在同學們期待的目光中,王亞平再次如魔術師一般開始了神奇的實驗。隻見她從一個裝有過飽和乙酸鈉溶液的袋子中緩緩擠出一個圓圓的液體球,然後用沾有晶體粉末的小棍觸碰一下,見證奇迹的時刻出現了——液體球迅速結晶,成為一個漂亮的冰球懸浮在空中。
看到同學們臉上滿是好奇,王亞平接着講解了其中的科學奧秘:“是微重力環境下液體的表面張力作用使得擠出的液體形成了飽滿均勻的液體球。如果我們在地面上做這個實驗就需要用容器,結晶的形狀也會受到容器外形的影響。而在空間站微重力環境中,液體球可以懸浮在空中,當它結晶後就長成了這樣的形狀。”
為了更直觀地展示失重環境下液體的表面張力,多個精彩的實驗在空間站逐一展開:兩片液橋闆成功将相融在一起的兩個小水球拉伸成一條透明的液橋;水油混合物靠着離心作用在太空成功分離;可愛的冰墩墩玩具被抛出後沒有下墜,而是沿着原有的方向勻速前進……同學們全神貫注地看着一個個精彩實驗。
浙江省平湖市黃姑實驗小學三年級的錢欣怡這次又和同學們一起在線上觀看太空授課。她說:“我知道這些實驗現象之所以與地面不同,就是因為空間站所處的微重力環境。”
展示這些有趣的實驗,3位航天員想告訴大家:我們可以利用空間站微重力環境打造國家太空實驗室。
接着,王亞平和葉光富一起為同學們介紹空間站内的兩個科學實驗櫃——高微重力科學實驗櫃和無容器材料實驗櫃。
“空間站不是已經是微重力環境了嗎?為什麼還不能滿足實驗要求?究竟什麼樣的實驗需要更高的微重力水平呢?”同學們心中的疑問很快得到了航天員老師的回答。
“實際上,高微重力對于物理學研究非常重要。在這樣的環境中可以開展更精密的科學實驗,提高測量精度。比如在高微重力環境下,科學家利用冷原子幹涉儀對原子進行加速度測量比對,可以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等效原理進行高精度檢驗……”葉光富不僅給同學們做了詳細講解,還告訴大家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等到‘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發射入軌後,我們會增加更多的實驗櫃,開展更多領域的研究項目。屆時,中外科學家都能依托實驗櫃開展研究,我們的空間站将成為造福全人類的太空科學實驗平台。”
當得知去年9月第一批實驗樣品已由神舟十二号乘組航天員帶回地球,交給科學家進行分析研究後,不少同學躍躍欲試:“真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走進空間站,親自在太空做實驗。”
眼看“天宮課堂”接近尾聲,同學們都不想錯過這次難得的機會,紛紛踴躍提問:“在空間站流眼淚,是像果凍一樣在眼角拉得很長還是會蹦出來?”“在地球和太空看月亮有何不同?”……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同學們,未來屬于你們!”翟志剛洪亮的聲音在太空響起。随後,航天員向同學們發來“太空寄語”, 熱切的鼓勵和期待回響在天地之間。
(解放軍報北京3月23日電)
來源: 解放軍報
,